三国时期,东吴有4位“右将军”,其中一位俘获关羽!

右将军,是一个始于战国时期的武将官职。东汉时期,右将军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并高于众多杂号将军。到了三国时期,右将军得到了广泛的册封。比如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就将张飞册封为右将军。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也曾获得右将军这一官职。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东吴,历史上共有四位右将军,其中一位偷袭荆州,并俘获了关羽。

一、步骘

东汉末年,因为中原地区的战乱,步骘来到江东。建安五年(200年),孙权被曹操表为讨虏将军,步骘开始辅佐孙权。一年后,步骘辞官与诸葛瑾、严畯等游历吴中各地,三人逐渐声名显赫,被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其后又担任过海盐县的县令。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表奏孙权代理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辟命步骘为车骑将军东曹掾兼任徐州治中从事,且举其为茂才。

建安十五年(210年),步骘被任命为鄱阳太守。自从东汉末年以来,交州因地处偏远而难以官吏,前交州刺史朱符、张津都因为难以有效控制局势而被迫逃亡和被杀,刘表治理荆州时派赖恭担任交州刺史,吴巨担任苍梧太守,后二人相怨,吴巨将赖恭驱逐到零陵郡,赖恭于是向孙权求援,孙权随即迁步骘担任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以此来接管交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追加任命其为使持节、征南中郎将。步骘到任后,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不听从调遣,步骘于是设局将他斩杀,威声大震,交趾太守士燮及其兄弟率众前来归附。当时,前刺史张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仍然割据山头。称雄一方,步骘逐一将其讨伐消灭。后来益州郡大姓雍闿杀害了刘备任命的益州太守正昂,通过士燮表示希望向孙权投降,步骘接纳并安抚他。因此加任平戎将军,封广信侯。

由此,帮助东吴平定交州,成为步骘这位将领的重要功劳。不久之后,步骘被孙权晋升为右将军。当然,对于步骘来说,官职并没有止步于此。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登基称帝。在此基础上,步骘被册封为骠骑将军。公元246年,陆逊病逝后,步骘更是接替了丞相这一官职。到了这个时候,步骘自然是位极人臣了。赤乌十年(247年),步骘逝世。由其子步协继承其爵位,继续统领步骘的兵马,加为抚军将军。

二、潘璋

潘璋出自兖州地区,东汉末年,潘璋来到江东,开始为孙权效力。孙权非常喜欢潘璋这位武将,让他招募士兵,得到一百多人。于是,孙权任命他为将领。因为潘璋讨伐山贼战功赫赫,故而,孙权提升潘璋为别部司马。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初,孙权攻打荆南,潘璋与吕蒙、孙皎、鲁肃各自率兵分道并进,到益阳和关羽这位名将对峙。最后,刘备迫于东吴一方的压力,选择将荆州与孙权平分才平息事件,这就是著名的湘水划界。

公元215年,潘璋跟随孙权进攻合肥。在这场战役中,东吴大军吃到了败仗,潘璋等人全力保护孙权撤退,从而避免被张辽俘获。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此战,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于禁,斩杀庞德,来到了自己一生的巅峰。不过,对于孙权来说,却派遣吕蒙、潘璋等人偷袭荆州。

公元220年,关羽败走麦城,并在突围的时候,被潘璋的部下马忠俘获。对此,潘璋斩杀了关羽、关平等人。在此基础上,孙权册封潘璋为振威将军。公元221年,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所以亲自率军征讨东吴。而潘璋则跟随陆逊参加了夷陵之战,从而击退了蜀汉大军。在此之后,潘璋等人又参加了抵挡曹魏大军的战役。公元229年,孙权登基称帝后,将潘璋册封为右将军。

潘璋为人鲁莽勇猛,禁令严明,喜好建功立业,带领人马不过几千人,但所到之处常常可以起到上万兵力的作用。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潘璋去世,孙权下令其兵马交由吕岱接管。潘璋的儿子潘平,因为行为不端而被流放到会稽郡。潘璋之妻居住在建业。孙权赐于田地房屋和免除赋役的佃户五十家。

三、吕据

吕据的父亲吕范,曾担任东吴的大司马,这可以说是地位最高的武将官职了,比如蒋琬曾担任蜀汉的大司马,曹真、曹休、曹仁曾担任曹魏的大司马。在吕范去世后,吕据同样获得了孙权的信任和重用,特别是在平定山越的过程中,吕据多次立下战功。

黄龙三年(231年),吕据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谿,再次立有战功。赤乌四年(241年),车骑将军朱然进攻樊城,吕据与朱异攻破樊城的外围,回师后被任命为偏将军,入朝补任马闲右部督,升任越骑校尉。太元元年(251年),因大风使长江水涨泛滥,渐渐淹到城门,孙权派人观察水情,只见惟有吕据派人备置大船防备魏国进犯。孙权对他进行嘉奖,任命他为荡魏将军。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后,孙亮即位,吕据被册封为右将军。公元253年,孙峻执掌大权后,将吕据晋升为骠骑将军。公元256年,孙峻去世后,他的堂弟孙綝继续执掌东吴大权,这让吕据十分不满。在此基础上,吕据想要除掉孙綝,结果后者先发制人,派遣大军进攻自己。无奈之下,吕据被逼自尽。吴景帝孙休即位后,吕据等人得到平反,并被加以改葬和祭奠。对此,孙休曾表示:“诸葛恪、滕胤、吕据,盖以无罪为峻、綝兄弟所见残害,可为痛心。”

四、孙虑

最后,作为东吴宗室,孙虑是孙峻的从弟。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后,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因为担任了丞相、太傅等官职,所以一度执掌了东吴大权。不过,到了公元253年,孙峻设计诛杀了诸葛恪,从而篡夺了东吴大权。因为孙虑也参加了这一谋划,所以孙峻将他册封为右将军。

不过,公元256年,孙峻去世后,选择将大权交给孙綝。并且,孙綝嚣张跋扈,滥杀无辜,这引起了众多大臣的不满。于是,孙虑尽管和孙綝关系亲密,但是,他还是谋划除掉孙綝。当然,因为计划被提前泄露,孙虑被逼自尽。由此,对于东吴历史上的四位右将军,前两位都获得了善终的结局,但是,后两位都牵涉到了东吴的内乱,从而不得善终。

举报 分享 2022-02-20 09:23:09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