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英名一世,为何临死前不未雨绸缪,给戚夫人留一条后路呢?
作为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女人,刘邦对戚夫人可谓是百般照顾,甚至就连他死后也给戚夫人留好了好路。怕的就是他死后这对母子受尽欺辱,当然了,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吕后。但是一个将死之人怎么可能拦住一个怀有杀心的人。更何况戚夫人还屡屡作死,不断试探吕后的底线,那就算刘邦留有再多手段也是于事无补。
吕雉是刘邦的原配,早在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吕雉的父亲就将她许配给刘邦。因为老爷子觉得刘邦将来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而吕雉这位千金大小姐嫁给刘邦之后也是任劳任怨,不仅家政全包,还下地干活,还为刘邦生下一男一女两孩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长公主。
而反观刘邦,虽然娶了吕雉这样外秀内慧的女子为妻,但本性依旧难改,隔三差五的就和狐朋狗友到处鬼混,丝毫不顾家里。不过也得亏吕雉这女人能干,把家里打理得井然有序。让刘邦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打天下,否则外面还没平定,家里先乱了,岂不是后院着火。对于吕雉的手腕和能力,刘邦是持十分肯定的态度。
可气的是吕雉陪刘邦打天下,颠沛流离好多年,还曾被项羽囚禁过一段时间。都换不了刘邦的一片痴心。
戚夫人除了长得好看之外,还多才多艺,擅长舞蹈。每当刘邦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召来戚夫人为他表演助兴。吕雉毕竟是陪着刘邦打过天下的人,“我辛辛苦苦打来的天下岂能这么便宜这么个狐狸精”,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可是只要你不侵犯到我的利益,那还是有缓和的余地。
但是戚夫人却偏偏要到处作死,仗着刘邦的宠爱整日吹枕头风,想让他废掉刘盈,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事后刘邦还为此征询过老臣周昌的建议,却遭到极力的反对,刘邦这才开玩笑的说到自己只是开玩笑的,让他不要当真。
虽然周昌不在意,但是吕后却十分在意。这已经涉及到了皇位之争,真真切切地损害到了吕后一派的利益。既然你戚夫人做的如此过分,倒也不能怪我吕后心狠手辣。为了避免太子之位被废掉,吕后特意请来商山四皓来辅佐刘盈。刘邦见如此情况,只能安慰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经丰满,还是换个要求吧。当然,事后吕后还是十分感谢周昌所作所为,也算是无形之中欠下了他一个人情,这个人情也为后来埋下了伏笔。
后来没过多久,刘邦就驾崩了。这下可就没人能够制衡吕后了。早在刘邦在位时戚夫人处处针对吕雉一派,这刘邦一走,瞬间就有了让吕后新仇旧恨一起报的机会。“凭什么我陪刘邦打天下,他如此不在乎我。而为了你这个仅仅只是姿色不错的女人却甘愿死心塌地。”每每一想到这吕后心里就一番怒火。
刘邦虽死,可是在弥留之际还是给戚夫人铺好了后路,比如派陈平和周勃去追杀樊哙,毕竟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所以他肯定是吕后一派的人。杀掉樊哙只是为了敲山震虎,警告吕雉在他死后不要乱来,想通过此举来保护戚夫人母子。而陈平也是老奸巨猾之辈,你一个将死之人还有什么好怕的,直接将樊哙改为押解进京赎罪,瞬间将刘邦的谋划全都打乱了。
吕后也十分干脆,在刘邦死后直接将戚夫人打入冷宫。他的儿子刘如意因为被周昌保护着,倒也没动。毕竟周昌对吕后有恩,有他的保护吕后倒也没法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而且刘邦在死之前还特意叮嘱自己的儿子刘盈让他照顾好弟弟刘如意,让他千万小心自己的母亲吕雉。刘如意作为一大孝子自然也是十分听话,时刻将弟弟带在身边。有了这双重保护,吕后就算想做啥也是有心无力。本来如果母子俩识趣的话只要不惹事就可以一直安稳存活下去或者保存实力,等待吕后驾崩之后再做谋算。
戚夫人也是胸大无脑之辈,以为自己还是高高在上的人,就编了首歌谣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意思就是,儿子为赵王,可是母亲却在这里受尽劳役之苦,和儿子相聚三千里,说能报个信给我的儿子让他知道我的遭遇。
刘邦生前一直告诫在他死后要认清现实,千万别惹恼你的“主子”吕雉。这下可好,不仅惹恼了吕雉,还让刘邦生前的一切规划都付之东流。吕后为了断绝戚夫人的念想,就召刘如意进宫面见。先前几次召见都被周昌挡了回去,这会吕雉就用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直接将周昌调走了。走的时候还不断告诫刘如意,万万不可靠近吕后,否则你就会死。尽管千叮咛万嘱咐,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况且才十多岁而已。到宫里不久就便被吕后下药毒死。
再反观戚夫人,吕后对她更是残忍,将她的双眼挖掉,割掉了双耳、舌头、鼻子,还砍掉了四肢,将她活活做成了一个人彘。直接将她扔到厕所里任她自生自灭。
这就是母子二人的结局,刘邦纵使留有再多后手,也拦不住藏满杀心、手握利刃的吕后。戚夫人的死也不能全归咎于吕后,毕竟自己要作死谁拦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