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坐拥6万兵马,临终前却没留给刘备一兵一卒,问题到底出在哪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那就是刘琦死的时候,为何不把手中六万大军交给刘备呢?关于这个说法,笔者只有一种看法,那就是刘琦手中兵马不过一万左右,不知哪里来的六万大军,也不知这位仁兄是从哪里得知的刘琦有六万大军。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三国时期的刘琦,是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的长子,本来刘表死后,理应是刘琦接替其成为荆州刺史,然而由于那时候荆州军政大权掌握在上将军蔡瑁之手,而蔡瑁的姐姐又是刘表的夫人,刘琦的后母。因此刘表死后,蔡夫人的儿子刘琮顺理成章的取代了刘琦的位置,而刘琦为了避祸只能逃到江夏担任江夏太守。

在刘表死前,刘备已经来到荆州,希望与刘表联合对抗日益强大的曹操,然而刘表此人心胸比较狭隘,虽然刘表以上宾之礼对待刘备,但却从不重用他,那么刘表为何不重用刘备呢?据《三国志》原文记载:“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也就是说,荆州有名之士纷纷投靠刘备,这也能理解,在自己的地盘上笼络人心,任谁都不会大度的,所以后来刘备劝刘表偷袭许昌,刘表想都不想就拒绝了。而刘琦与刘琮的荆州刺史之争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展开的,刘表支持刘琮,而刘备则支持刘琦,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刘琦避祸江夏就是诸葛亮为他出的主意。

当时诸葛亮也已经依附刘备了,所以诸葛亮为刘琦支招就表明了刘备要插手荆州之事。通过这件事,刘备对刘琦有了救命之恩,而刘备要的也是这个效果,刘备颠沛流离,急需地盘扩大实力然后与群雄逐鹿中原,荆州乃是富庶之地,刘表年弱不久将于人世,刘琦与刘琮之争恰好为自己带来了机会。

后来曹操发兵南下,刘琮原本想要投降,但手下傅巽的一番话让刘琮彻底丧失了斗志:“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说白了,不管打不打,这一战过后,荆州都不再是刘琮的了,于是刘琮投降了。刘琮投降后,荆州大部被曹操所得,刘备逃往江夏去找刘琦了,关于这段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刘琦在江夏手里不过万人左右,而此时荆州的大军已经被刘琮和蔡瑁带走去投奔曹操了,刘琦手中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兵力,而且蔡瑁当初同意让刘琦出任江夏,也不会留给刘琦更多大军让他有实力日后与刘琮争夺荆州。其实,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很少会像《三国演义》里那样动不动就出动几十万大军,实际上有几万人参加的战役规模就很大了。像著名的官渡战役,袁绍不过十万大军,而曹操当时在官渡一线的兵力不过万余。而关羽北伐襄樊不过两三万大军,就能让曹操坐立不安,考虑迁都了。江夏虽然是荆州对抗东吴的一线,但是也不可能有六万大军,而且刘琦是蔡氏忌讳之人,也不可能给他太多的兵。

而刘备逃到江夏后不久,刘琦就病了,但此时的刘备注意力不在刘琦身上,而是在东面的江东,曹操大军来犯,刘备一人根本抵挡不了,必须找一个盟友,于是刘备的目光又转到了江东的孙权身上。这是孙刘的第一次联盟,最终“赤壁之战”曹操完败,但这一战也为日后孙刘联盟的破裂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还是“荆州”。赤壁之战后,除了北面的南阳郡还在曹操手中之外,荆州实际上已经是一块无主之地了,本来东吴想要趁机占据荆州,无奈刘备接连使了两个计策,让东吴既想要入主荆州又不好意思下手,那么刘备使了哪两个计策呢?

第一个计策就是奏请朝廷,令刘琦出任荆州刺史,然后以刘琦的名义,出兵占据荆州。刘琦是刘表的长子,根正苗红,是当时最符合荆州刺史的人选,刘备抬出了病入膏肓的刘琦,东吴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刘备就以刘琦的名义先后拿下了荆州南部四郡。第二个计策就是示弱哭穷,刘备希望东吴能将南郡借给自己以此来发展自身实力,并且还能抵抗曹操,分担东吴的军事压力,此时东吴大都督周瑜已死,接替他的鲁肃虽然是文官出身,但也深知孙刘联盟的重要性,于是他也支持东吴暂借南郡给刘备。

就这样,刘备占据了荆州五郡,实力大增,而与此同时刘琦死了,而他死的时候就只有一个荆州刺史的名号了,根本没有什么兵马,拿什么给刘备呢?刘琦的死确实非常突然,但也在情理之中,他长期生活在压抑痛苦之中,整日的担惊受怕,身体积弱如此也不稀奇,有的人认为刘琦的与刘备不无关系,但笔者个人认为刘琦之死与刘备无关。

原因就在于前面所说的刘备对东吴使下的第一个计策,刘备是以刘琦的名义占据荆州的,刘琦一死,自己已再无任何理由占据荆州,而这也是刘备不想见到的,刘琦自身能力孱弱,荆州大事全由自己做主,有刘琦这个傀儡在手,自己对荆州的控制力牢不可破。因此刘备才是当时天底下最不想让刘琦死去的人。

举报 分享 2022-02-16 10:23:31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