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姬职在韩国的生存状态是如何的?

燕昭王,名姬职,燕国公族,著名的燕王哙之子。燕王哙把燕国搞得乱七八糟的那些年,姬职都不在燕国,而是在韩国为人质。

燕昭王姬职大致活了有五六十年,其中最后的三十多年,即公元前321年至公元前279,是在燕国为君主。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321年之前,姬职在燕国公族中的地位不高,可以说是无足轻重,才会被燕王哙送到韩国为人质。

那么,在韩国为人质的那些年,姬职的生存状态如何呢?

姬职的父亲是燕王哙,燕王哙的父亲是燕易王,燕易王的父亲是燕后文公,这几代国君是燕国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尤其是燕后文公推行苏秦的合纵之策,燕国真正与六国的外交关系,即开始产生于这个时期。燕后文公算是很有作为的国君,执政时间也还比较长,而燕易王、燕王哙的执政时间不长,但也就在几年之间燕国即多次受到齐国的侵略,而且多以割地求和为结局。

燕后文公晚年背离合纵策略,与秦国联姻结盟,这种策略对后来的两代燕国国君都造成了困扰,燕易王、燕王哙对秦国和五国的态度,都存在游离不定的情况。西方的秦国坚持推行的是远交近攻,燕国为远,所以结交,而韩赵魏为近,所以攻之。秦国攻取韩国宜阳的战争,或可正是发生姬职的幼年时期。而此时的燕国,应是处于结盟秦国与结盟五国的更替之中。

那些年间,西方的秦国在频繁攻战,而燕国的邻国齐国也在大肆扩张,还与秦国并称为帝。燕国的另外一个邻国赵国,也正在酝酿着变革之事,赵国的变革在赵武灵王即位后成为现实,胡服骑射让赵国的军力一度成为战国之最强。此时之战国,即便秦国与齐国很强,可其他诸侯国仍然不能轻视。比如最薄弱的韩国,也是“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燕国与齐国之间的故事很多,但燕国与三晋之间皆有交集,所以燕国与韩赵魏三家关系也很密切,除了苏秦当年主持的六国合纵,后来到燕易王的时代魏国还曾主持过魏、韩、赵、燕、中山的五国相王,就是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国君为王。此时的姬职大概还很年轻,姬职有没有去到韩国,却未可知。但这是燕韩之间交集的少有时刻。

自五国相王而后,到姬职从韩国回归燕国这段时间,燕国与韩国之间的交集都相当的少。那么,为什么燕国又会把姬职送到韩国为人质呢?燕国没有与韩国发生直接战争,反而还与韩国共同认同对方的王者尊号,燕国送一个人质到韩国,究竟是要想得到什么呢?

当时的战国,二三十年间,不止是秦国与东方六国,就是东方六国之间也发生了很多规模化战争,韩赵魏三家之间也常年发生争端,因此韩赵魏三家之间也没有绝对的信任,更多的则是猜疑。因此即便是相王的五国中有韩赵魏三家,也有燕国,他们之间是很难有绝对的信任的,尤其是燕国本身在燕易王、燕王哙两代人时,就多次发生与五国的不和睦之事。韩赵魏三家,有理由怀疑燕国的诚意。

燕王哙送姬职到韩国,显而易见有个目的,就是要取得三晋之信任。姬职不是燕国的太子,就算在韩赵魏有了意外,也不会影响燕国大局。可是毕竟又是燕国的王子,多少韩赵魏三家还是要卖点面子的。如此可见,姬职在韩国的生存状态,绝对不可能太好,但也绝对不会太坏。韩虽对燕国这个王子无所谓,但好歹也算是燕国的王子,还是要给点面子的。

举报 分享 2022-02-14 11:34:38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