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堪比古代高速公路,另一朝代也喜欢修路,却因此葬送了天下

秦直道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相当于秦朝的高速公路,宽度在20-60米,劈山跨河,路面经过夯实,历经两千年不坏,对沟通当时的全国交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凭借四通八达秦直道,秦军可以快速机动到全国各地,及时镇压叛乱。这样就不需要在各地都驻守庞大的军队,对减少国家财政负担有很大的好处。从军事角度看,秦朝能统一六国,秦直道起了很大作用,欧洲的古罗马人也同样善于筑路,这才有了罗马帝国的千年伟业。

除了秦朝外,其实还有一个朝代特别注重修路,就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朱元璋年轻时当过和尚,曾经云游过很多地方,自然了解道路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明军以步兵为主,需要更好的道路才能快速行军,以抵消北朝的骑兵优势。所以,朱元璋称帝的第22天便下达旨意,对尚未统一的全国道路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以后每攻占一地,官道也会跟着修到哪里。

明朝的主干道宽约十丈,相当于23米左右,比秦直道窄一点,但也足够宽了,行军和运输都很方便。明军有专门的工程兵部队负责筑路,由高级将领直接指挥,以保证官道的质量和速度。

据记载,朱元璋为了修路还杀过重臣。那是在洪武十七年,彝族首领奢香夫人与贵州都指挥史马晔发生冲突,朱元璋为奢香夫人主持公道,杀了马晔,换来奢香夫人动员族人修筑了通往贵州的主干道。

正因为奢香夫人修筑了上千里的官道,打通了内地与云、贵之间的联系,才有了后世的王阳明龙场悟道,龙场正是在贵州,如果没有奢香夫人筑路,王阳明也走不到龙场。

经过明朝几代皇帝的不懈努力,主干道已经遍布全国,连偏僻的海南岛都大部分通了路。有了足够便捷的陆上交道,明朝迎来商业大发展,甚至出现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

修路本身肯定是不错的,但明朝最后也毁在了官道上。因为官道每隔60里设有一驿站,负责传递军情和官府公文,以及接待来往官员。明朝前期还好,只有公事才能使用驿站,开支不算很大,且物有所值。

可是到了王朝末期,驿站系统已经腐败不堪,官员们回家探亲也都免费吃住在驿站,给朝廷造成极大的负担。崇祯皇帝为了削减财政开支,省出平叛军费,便下令取消了大部分驿站,裁撤驿卒,其中有一人名叫李自成。很多年后,这位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

举报 分享 2022-02-10 14:06:39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