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8月,司马昭为了建立功勋,决定发起灭蜀之战,并派钟会为主,邓艾、诸葛绪两军为辅,向蜀汉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在此之前,魏国内部其实对于这一战有信心的人不多,连邓艾都表示反对,只有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极力支持。这也是司马昭任命从来没单独领兵打过仗的钟会为主将的原因。
不过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魏国这次军事行动非常成功,蜀汉一举覆没。而此次作战能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在钟会被姜维挡在剑阁时,邓艾冒险偷渡阴平,直扑成都,迫使刘禅投降。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两个后果,首先邓艾成了灭蜀之战的第一大功臣,钟会对此颇为不服。其次就是姜维统帅的蜀军主力实力尚存,4、5万蜀军野战军并未被歼灭,姜维为了找机会复兴蜀汉,率军向钟会投降,并挑唆钟会造反自立。
钟会后来构陷邓艾谋反,司马昭下令把邓艾下狱,押送洛阳。这么一来钟会就独自掌握了18万魏国远征军和数万蜀军,这甚至让司马昭都有些担心。司马昭的疑心让钟会终于起了反心,他召集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军官开会,借郭太后的遗诏名义起兵反对司马昭。
然而钟会第一次领兵的弊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他在军中没有足够的威望,众将不服。他虽然拘禁了众将,又派自己亲信去代领各军,但是随着他要诛杀众将的消息传出,各军还是自行起兵,围攻钟会,钟会和姜维死在乱军之中。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钟会最大的问题是第一次领兵,在军中根基太浅,虽然派遣亲信去掌管各军,但是没有实际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走漏消息,钟会杀死了众将,那么军心也会一片混乱,未必都会服从他的命令。即使勉强服从命令,一旦面对司马昭统帅的魏军,也恐怕要反水一大片。
魏军军心不稳,而蜀军实际上在姜维统帅之下,姜维虽然劝钟会造反,但是他的目的可不是扶持钟会上位,而是想恢复蜀汉。这样钟会手下的两大武力实际上都并不可靠,想造反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