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江山,柴氏皇族、外戚为什么没有起兵反抗

赵匡胤“升职”太容易,他在一点征兆都没有的情况下,兵不血刃地篡夺了后周江山。朝中武将只有韩通表示“抗议”,结果被借走吃饭的家伙事;文官以范质、王溥、魏仁浦为首,象征性地开出几条皇室优待条款后,就忙不迭地向老赵行三叩九拜。

其余的官员,无论文武一概忙着给老赵捧臭脚。这种速度连王莽都要哭了:还是你们武将狠!

皇帝蒙难,宗室靖安,龙椅是维护皇家子弟的法器,柴家人怎么就眼睁睁地看着金灿灿的龙椅被赵匡胤夺走,却一言不发呢?

三股家族势力的悲歌

柴荣是五代最伟大的君王,没有之一,他登基后制定了“二十年规划”,即十年平定天下,十年重振山河。只可惜天妒英才,他只当了五年皇帝,就被“收归天庭”,享年38岁。

即位的柴宗训只有7岁,小太后符氏垂帘听政。虽说子幼母寡,但这种局面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只要有强大的拥护势力,还是来日可期的。但柴宗训只当了6个月的皇帝,就被老赵踢下了龙椅。

按照西汉以来的“画风”,柴宗训应该不缺护法金刚,比如柴氏、刘氏和符氏,都应该扮演挡刀的大神,他们哪儿凉快去了呢?

柴家被“降格”,没有宗室的权势

我们一个劲叫“柴荣”,其实那都是老赵的小花招,当时人们都称他为“郭荣”,而不是“柴荣”,因为柴荣被过继给了郭威为子。赵匡胤将他改回柴荣,暗示他本不具备继承郭威的法理,用以迷惑世人。

柴荣的姑妈柴氏是郭威的嫡妻,但却没有生子,于是将哥哥柴守礼的儿子柴荣过继到自己名下。按照宗法制规定,柴荣既然过继给郭威了,柴家反而成了他的外家,柴守礼从爸爸变成了舅舅。

因此柴家人没资格成为后周王朝的宗室,充其量算作是外戚。柴荣即位后封柴守礼为检校司空,连个爵位都没有封。柴氏子弟有没有得到提拔重用呢?对不起,没有记载,即使有所提拔,也很不显眼,更不可能形成势力。

郭家被“修剪”,没有屏藩的势力

柴家是外戚,郭家呢?他们总该是宗室势力了吧?怎么也不见他们发生呢?很不幸,刘家被前朝“剃头”了,且寸草不生。

郭威原本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手下大将,因战功一步步掌握了大权。可惜刘知远才登基一年就匆匆远行,新即位的汉隐帝刘承祐忌惮郭威,他很无脑地杀光了郭威全家,成功逼反郭威。

郭威虽然干掉了刘承祐,建立了后周,但后继无人,所以皇位才便宜了柴荣。

柴宗训原本有三个哥哥,也都被刘承祐杀了,否则后周江山怎会落到小把戏手上?所以,柴宗训登基后可谓举目无亲,他唯一的希望只有放在另一支力量身上——符氏家族。

符家被“挂起”,没有掰手腕的资本

符皇后的父亲符彦卿,是继“天下第一岳父”独孤信之后,又一个三个女儿当皇后的牛人。符彦卿的两个女儿嫁给郭威,先后当了皇后,三女儿嫁给赵光义,后来也当了皇后。

符彦卿是久战名将,历任天雄军节度使、侍中、太尉,封魏王,尊贵得走路都带风,他为何在外孙蒙难时,连扯嗓子喊两声的勇气都没有呢?

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官越升越高,往往标志着他的权力却越来越小,这就是“中国智慧”之一——明升暗降。

正因为符彦卿太厉害,从刘知远开始,他就数次被召入朝中为官,丢掉了兵权。柴荣即位后,符彦卿成了人人膜拜的泥塑木雕,手上根本就没有兵权了。也就是说,柴荣给自己挖了个坑!

柴荣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三股势力,柴家被降格,刘家被修建,符家被挂起,而赵匡胤正是利用了柴宗训的“防守空虚”。

一方面,他利用袍泽之情,将朝中的重要将领一一拉拢收买,比如张永德、慕容彦超、王审琦、韩令坤、石守信等人,他们结成了“义社十兄弟”。后周的军权,怎么也跑不掉落在这些人手上。

另一方面,赵匡胤编造谎言,以契丹入侵为名,不动声色地将禁军的兵符掐在自己手上。军权在手,又有军中大佬们的支持,即便柴荣活过来又能如何?

你可能要问,各地节度使呢?他们手上不是有边军吗?

确实有,后来的李筠不就是靠边军跟赵匡胤掰了掰手腕嘛,但节度使们的兵力太弱了,根本无法抗衡禁军。

你可能又要问,不会啊,唐朝时期节度使们牛得一塌糊涂,大唐都被他们搞垮了,如今怎么玩不过皇家保安部队了呢?这就要说到柴荣给自己挖的大坑。

正是鉴于唐朝藩镇势力对帝国的危害,从五代开始,梁唐晋汉周都开始有意识地遏制藩镇力量,扩大中央禁军的实力。

柴荣在位期间,通过高平之战一举树立个人权威,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军制改革,打造一支令人胆寒的中央禁军,扭转了弱干强枝的局面,并将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种军制确实有效解除了军头对皇权的威胁,但它有一个前提条件——皇帝要足够英明。可惜的是柴宗训只有7岁,辅政大臣又是不懂兵法的三位书呆子,被赵匡胤一个雕虫小技就蒙骗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制度下没有人能够起到抗衡的作用,尤其是军头们已经结成了“兄弟”的情况下,柴世宗只能投降。

原来都是历史惹的祸

其实也不能怪柴荣的军制改革,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更不能幻想靠宗室为皇权保驾护航,因为它早已经被历史扔进了垃圾堆。

宗室势力的黄金期在春秋战国,西汉初期曾经短暂辉煌,西晋又再度复苏,甚至到明朝初年又沉渣再起,可每一次宗室势力的崛起,必然有一场动乱紧紧相随。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役等灾难的发生,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后人,宗室靠不住!

唐朝的灭亡代表豪门政治时代的终结,五代是一个庶族阶级走上政治中心的时代,它不可能再允许宗室、外戚这种豪门政治模式的复辟,这种格局进而催生了北宋这个庶民政治时代的到来。

即便柴氏、刘氏家族想开历史倒车也不具备条件,因为庶族出身的他们,其家族势力太单薄,根本不能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不光是后周没有强大的宗室势力,五代十国绝大多数割据势力都是如此,且这个倾向越来越明显。

生物学上有个物竞天择,宗室势力的退出,就是历史规律的物竞天择。

举报 分享 2022-02-07 09:54:13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