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最爱的女人,是陪伴11年的武则天还是原配妻子长孙皇后?
提到武则天,大家难免想到她与唐高宗李治之间的爱情故事,然而说起来,武则天与唐太宗李世民的那一段也是绕不过去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唐太宗,就没有后来的武则天。
公元637年11月,唐太宗出巡到洛阳宫,听说当时14岁的武则天“容止美”,于是就要她入宫,最终还顺利封为了五品才人,赐号“武媚”,这也是“武媚娘”称呼的由来。而与一般的女子出嫁不同的是,武则天入宫前并没有哭哭啼啼,反而一脸向往,母亲杨氏好奇,她则解释道:“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不过史书中对于武则天在唐太宗后宫中的生活着墨不多,只有武则天自己晚年时回忆她为唐太宗驯马这件事。当时李世民有马名叫狮子骢,十分骄纵,无人能驯服,武则天就自告奋勇:”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这件事让唐太宗对于武则天刮目相看,直言她是个有志气的女人。
不过离奇的是,尽管武则天陪伴了唐太宗有11年,却始终没有为他诞下子嗣,因此不少人怀疑唐太宗并不是真的爱武则天,而是为了还一个“人情”。因为早在李渊伐隋的时候,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就曾经资助过李家军,还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后来又跟着李渊攻下长安,勉强算得上是唐朝开国功臣,所以李世民为了感谢武家,在武士彟去世后就把武则天选入宫中。由此,不少人觉得唐太宗不是因为爱武则天才迎她入宫。
事实上,唐太宗一生最爱的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原配——长孙皇后,史上称之为“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是隋朝时期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唐朝宰相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一族是北魏宗室之长,早在孝文帝改革时期,被赐姓长孙。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整个家族似乎也有着高智商的基因,从北魏倒隋朝以来能人辈出。所以早在13岁时,长孙皇后就被看中,嫁给了当时才16岁的李世民,自此俩人开始了相伴一生的命运。
众所周知,隋末时期,整个天下大乱,豪门贵族也日子不好过,加上李世民的母亲病逝、将长孙兄妹一手带大的舅父高士廉被贬等,可谓坏事不断,这对新婚燕尔的小两口儿顿时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感,俩人在逆境中互相激励彼此,也使得关系愈发融洽。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李世民母亲去世后,长孙皇后对于公公李渊也是尽心尽力地照顾,让他印象甚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丈夫李世民博取到了父亲的支持。而面对嫂子和弟媳相处时,长孙皇后也宽以待人,十分忍让,这也博得了众人一致的认可,大家觉得她处事得体,浑身上下简直闪着金光,找不到一个缺点,而这些,一点一滴都被李世民看在了眼里。
不过,不要以为长孙皇后只会在生活中帮助李世民,事实上,她也在暗暗帮助丈夫积蓄夺取政治斗争胜利的力量,不仅让哥哥长孙无忌对丈夫的事业全力支持,当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李世民施以毒手,试图暗杀他时,她又一反平时低调,异常坚决地支持丈夫发动玄武门之变,并且站到前台从容勉励将士。妻子无所畏惧,不离不弃,这些都激励着李世民奋勇向前。最终,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完胜而告终,从此,历史上也多了一代明君唐太宗。
可以说,唐朝之所以能够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长孙皇后功不可没。
她的一生无论是之前作为秦王妃,还是后来贵为皇后,都对李世民帮助甚多。对于朝政,她也见解不浅,时常与李世民谈古论今,发表独特看法,对唐太宗治世大有裨益。长孙皇后还利用自身影响力劝丈夫宽待朝廷贤良,对于魏徵这些敢于直言的忠臣也十分看重,并且不断提醒李世民要施仁政,这样才可以得民心。
不过好人常命短,公元636年6月,才36岁的长孙皇后就在立政殿去世,终年36岁,谥号文德皇后。当时李世民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后来李世民也葬在了此处。可以说,从年少相伴,到生死相隔,长孙皇后与李世民伉俪情深,相辅相成,更是在她死后,成了李世民心中的一抹朱砂痣,难以忘怀。所以女人啊,不仅仅是只需要美貌才可以让男人留下深刻印象,一身才气与仁厚也能让枕边人对你不依不舍。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