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折腾”的省份,不仅改过名,省会也一直变来变去

中国有沿袭旧制的传统,很多东西都有一脉相承,包括地名都基本沿用原来的名字。不过,有一个省份就曾改过名,它就是河北省。

河北古称冀州、幽州,明清改称“直隶”,意谓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范围明显比如今的河北更大,囊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不过,中华民国成立后,首都定为南京,“直隶”显然名不副实,遂以地在黄河以北,改名为“河北”。

河北省不止改过名,省会也一直变来变去:1659年,清朝正式设立直隶省,巡抚驻大名府;1660年,移驻真定府;1669年,移驻保定府,直至晚清;1913年,直隶省会正式迁至天津县;

1928年6月,国民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并于10月将省会迁往北平;1930年10月,省会再迁天津;到了1935年6月,天津改为直辖市,省会又回到了保定;抗战开始后,河北省政府开启了“流浪中国”之旅,先后在大名、洛阳、郿县、北平、保定、西安等地办公;抗战结束后到内战时期,省会一直在北平和保定之间轮流转;

1949年7月,华北地区大部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定河北省会为保定;1958年2月,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省会再一次“花落”天津;1966年,为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指示,河北省委决定将省会撤出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2月,经中央批准的河北省革委会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成为河北省新省会。省会迁石后并不平静,不断上演着“留石”和“回保”的论战。

1971年3月,周总理特意批示,河北省省会就地建设,不要再迁。自此,省会便在石家庄落地生根,一直延续至今。

举报 分享 2022-01-29 10:50:42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