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蜀国阵营中的一个重要谋臣,号称“卧龙”,与“凤雏”庞统并列,被水镜先生赞叹为得一而可安天下的乱世之才。而后在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之后,更是先在隆中为他勾画了一副政治蓝图,其次又帮着刘备各种谋划,辅佐其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皇叔,成为了得与孙曹三分天下的大诸侯。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诸葛亮一直都被人们看作是智囊的代表人物。然而在我国古代,却流传下这么一句俗语,说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但是这里的“臭皮匠”原本指的其实是裨将,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武官名称,其地位相当于军中的副将。其典故出自于当时草船借箭的时候,诸葛亮苦于船上的稻草人会被曹操看出端倪。而就在此时,他手下的三个裨将却提出可以用皮衣皮帽,以此来进行伪装。而诸葛亮在听了他们三个的好主意之后,也是非常满意,并不由得感叹自己是千虑一失,还夸赞了这三个裨将联合起来的智慧。所以在当时也就有了“三个裨将,顶一诸葛”的这一说法。但是由于“裨将”与“皮匠”谐音,再加之口口相传难免会更改其中的几个字。因此这句话在流传下来的时候出现了错误,最后将原句演变成了“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不过实际上,这句俗语还有其下半句,而这下半句也非常的经典,为人们所熟知,它便是“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原来这下半句的来源同样和诸葛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出现更是导致了蜀汉政权的灭亡。
原来尽管诸葛亮的确神机妙算,智谋无双,但其终究是一个凡人罢了,最终的结局仍旧是病死五丈原。但是也就是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开始偏听偏信,宠爱当时的宦官黄皓,甚至还因为他的谗言而没有派兵把守关口。所以尽管诸葛亮在临终之前曾经为他留下了许多能才善将,且对其数次叮嘱,要他亲贤远小。但是最后的蜀国却仍旧坏在了黄皓这颗“老鼠屎”上。
而后在经此一役之后,刘禅选择了投降曹军,黄皓因为祸国殃民之罪被司马昭处死,而蜀汉阵营也随后灭亡,实在是令人痛心。可以说,如果不是黄皓这个小人迷信鬼神之说,并以此麻木刘禅,劝阻其在关口设防的话,蜀汉也不会这么快就退出历史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人们才会以“老鼠屎”来比喻黄皓这个人,为的就是凸显出他对蜀汉的危害有多大,只是作为一国之主的刘禅了解的实在是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