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使中国货币进入银本位时期,从此百姓纳税以银两为计算单位,农税和商税都是如此。在此之前,普通百姓没有使用银两的习惯,铜钱才是最主要的中国货币。
那么,为什么张居正会改用银两纳税呢?因为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白银,民间使用白银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不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贫银国,本土生产的白银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最早的银矿在浙江、福建一带,直到明朝仍有开采,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也先后发现过银矿,但真正优质矿藏在云南,云南一省的白银产量超过其他诸省总和的两倍。
明朝初年开始加大对各地银矿的开采,据统计有明一朝,总共开采白银2300万两左右。而明朝之前历朝历代积存下来的白银多达4.6亿两,加上明朝自产的将近5亿两。
不过,这么多白银并不足以支持张居正的货币改革,因为大部分缴银都被窑藏起来,没有投入流通领域,也就是说老百姓手里的银子很少,不够用来交税。
白银真正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要等到明朝外贸大发展,从西班牙和日本流入巨量白银。西班牙从美洲攫取了至少3万吨白银,其中差不多四分之一通过贸易进入到中国。
日本是在16世纪发现了大型天然银矿,一下子变成白银输出国,整百年里出口了8000多吨白银,大部分流向中国。据专家推算,明朝中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3亿两。
奇怪的是,这样算下来明朝末年总的白银数量达到8亿两,为什么崇祯皇帝穷得连军费都掏不出来呢?关键是这么多白银都沉淀在官员和商人手中,不但没能充实国库,反而使百姓更加贫穷,愈发激化社会矛盾。
李自成攻下北京后,从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手中搜刮到7000万白银,加上之前所得,以及张献忠等其他起义军的“战果”,整个明朝的皇室宗亲和官员手里的存银估计在3亿两左右。
明朝商人的财力并不亚于官员,事实上到明朝后期,朝堂上绝大部分高官背后都有商人支持,代表着商人的利益。专家估计明朝商人存银多达2亿两以上。
这样算下来,真正用于流通的白银其实也就2-3亿两,明朝官府每年从中抽取几百万的税收,用于皇宫和朝廷开支,还有不断增加的军费。随着越来越多的白银集中在官员和商人那里,朝廷的税源自然越来越少,崇祯皇帝才会无钱养兵,一死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