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落魄时,水镜推荐诸葛亮,为什么只字不提侄儿司马懿呢?
刘备来到荆州以后,冒然插手刘表立嗣,被刘表的继妻蔡氏嫉恨,遂用蔡瑁计谋追杀。那时刘备刚得一匹好马,为逃出生天,骑着的卢越过了檀溪才逃得性命。也正是这一次逃命,让刘备遇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问刘备:“我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为什么至今还是落魄不堪?”刘备说自己有文臣武将辅佐,都颇为得力。司马徽说他用的都是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
刘备提问贤才何在?司马徽才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再问是何人,司马徽就不再说了。至于司马懿,与司马徽而言,可能只是姓氏相同,两人认不认识都不好说,更别谈是什么叔侄关系。当时刘备与水镜先生这一次偶遇,水镜先生为什么会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水镜先生司马徽真心认为诸葛亮、庞统是经纶济世之才。
水镜先生与刘备这一次闲聊,在说到当世人才时,说到伏龙凤雏,也是在高人司马徽心中,唯有诸葛亮和庞统才是济世之才。他们几人都在荆州地界,彼此都很熟悉,常一起打交道,探讨学问,分析当今时事,知道诸葛亮和庞统的确有大才,才会不由自主的与刘备聊起他们。当我们对某一个人特别推崇时,会不由自主的与其他人谈起他们的生平,所作所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司马徽与刘备谈起诸葛亮与庞统,也有这个原因。
二、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刘备的感官不错,指出刘备身边缺少辅佐之人,遂说出诸葛亮等才有经纶济世的本事。刘备自带兵攻打黄巾军以来,在民间也有些名声,后来到荆州地界,也是刘表堂中的坐上客。司马徽久居荆州,对各方人物也有所了解,觉得刘备也是一名英雄,对他的印象不错。
牧童曰:“我本不知,因常侍师父,有客到日,多曾说有一刘玄德,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乃当世之英雌,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玄德曰:“汝师何人也?”牧童曰:“吾师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
当司马徽看到刘备混的那么惨,带兵十几年还是到处飘零,依附诸侯。就动了恻隐之心,指出刘备缺少辅助之才。
刘备说自己文有孙乾、麋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都忠心辅助。司马徽告诉他,虽然关张赵都是万人敌,但是没有用好;而孙乾、麋竺、简雍等只是白面书生,不通谋略,不能替刘备很好的筹划未来。这也是司马徽看中刘备,指出他现在的困境,替他的未来指一条明路,才推荐诸葛亮给他。至于刘备有没有本事请到诸葛亮,就不是司马徽的事了。
三、水镜先生与诸葛亮、庞统等交好,知道他们都有心投明主,又觉得刘备乃当世英雄,所以有心推荐。诸葛亮耕躬于南阳,心有大志,却一直困居襄阳,就是没碰到可以辅佐的明君。水镜先生与诸葛亮交好,也知道他的处境,这时碰到刘备,觉得也算是英雄了得,动了推荐之意。只是司马徽是隐士高人,行事变化莫测。虽告诉刘备伏龙凤雏之才,却不告诉是何人,也不告诉去何处寻找,也算是给刘备出了难题。就是想让刘备经过一番考验,能够自己用诚心打动诸葛亮。
后面刘备三顾茅庐,求取贤才,也的确算是下了功夫,才打动了诸葛亮,肯出山辅佐刘备,最后得三分天下,也算是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