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冬到208年春,汉室左将军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两人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访号称“卧龙”的诸葛亮,虽然前面两次都没能见到这位不世出的人才,但刘备没有放弃,最终在第三次到隆中时遇到了诸葛亮,当时刘备就天下大势等方面考量诸葛亮,并请教诸葛亮如何才能在这乱世之中成就大业,而诸葛亮则为刘备量身定做了一套战略方案,就此让刘备成功的从一名客将成为了一方霸主。不难看出,诸葛亮在隆中时的那番话,很明显就是为刘备准备的,可见他一直想要投奔的就是刘备,但要知道此时曹操的实力远胜于刘备,既然如此,为何诸葛亮还要投奔刘备,而不是势力更强的曹操呢?
事实上,这得从诸葛亮为什么二十七岁出山开始说起。一般认为黄巾起义是三国时期的开端,毕竟在《三国志》中,许多即便是死于曹丕篡汉之前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列传,而正是自黄巾起义开始,天下就基本脱离了大汉王朝的控制,成为了群雄争霸的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的运气并不好,毕竟当时他只有四岁,此时曹操已经三十岁,袁绍比曹操更大一些,刘备二十四岁,孙坚三十岁,孙策十岁。
纵观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也只有孙权在年龄上与诸葛亮相差无几,当时孙权只有三岁,但孙权毕竟可以继承父兄的基业,而诸葛亮却只能自己图谋发展。这就意味着第一波天下争雄,诸葛亮是没有办法参与到其中的。毕竟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诸葛亮才十岁,曹操迎接汉献帝的时候,诸葛亮刚刚十六岁,即便是到了官渡之战,诸葛亮也只有二十岁。
而在官渡之战后,天禧已经进入一种暂时的稳定状态,群雄割据一方,相对平衡,而当时曹操绝对不是最佳的人选,毕竟曹操麾下有颍川集团的众多人士,即便诸葛亮来投,曹操也未必看得上。而荆州已经和平了二十多年,诸葛亮即便到荆州为官也难有发展,在这个时候,诸葛亮能够想到的最佳人选,自然是在荆州多年的刘备了。
笔者认为,对于诸葛亮来说,由于年龄的问题,诸葛亮错过了第一波天下纷争,因此他没有办法赶上颍川士族等门阀大族的脚步,也不能就此展现出自己全部的才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冒险选择刘备,或许就是他当时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