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唐朝最脏的地方是哪里?竟然是道观,而且还是女道观

近年来一些打着宗教幌子招摇撞骗的道士将道教信仰“妖魔化”,使道士这一宗教群体受到了广泛关注。

说起来,道观作为修道者修行的场所,本应保持清静和庄严,毕竟道家追求的就是“清静无为”、“离境坐忘”的思想境界。某些道观的现状,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唐朝时期藏污纳垢的道观,大唐的道观更像是寻欢作乐的风流场,引得皇家女眷趋之若鹜,将淫乱带入道观这片世外桃源中。常言道“脏唐臭汉”,最能表现出“脏唐”的恐怕就是唐朝时期的女道士了。

在唐朝的女道士中,出身皇室的女道士不胜枚举。可以说,有皇族身份的女道士堪称当时的社会潮流。说起最出名的唐朝女道士,恐怕非玉真公主莫属。

不同于她的奶奶武则天,玉真公主并不笃信佛教,而是一名虔诚的道教徒。玉真公主年轻时,便向父亲李旦提出做道士的请求。见女儿好端端地公主不做,非要去道观当道士,唐睿宗自然不会同意。不过,玉真公主的态度非常坚决,她提出仔细想去道观中修行,为过世的母亲祈福。也许这个原因让李旦联想到玉真公主横死的母亲,认为的确应该为其超度一番。因此,李旦答应了玉真公主的请求,将她送进了道观。

虽说女儿心甘情愿地出家,但唐睿宗仍要给她最好的修行环境。于是,这年春天,长安城外玉真观工程破土动工。数万名老百姓,被迫放下手中的锄头,被朝廷征调到城外施工。整个工程历时一年竣工,玉真公主住进了全国最豪华的道观中。与玉真公主同时出家的,还有一些从宫里出来的退休乐工,以及一些老年宫女。

根据史料的记载,这座道观与寻常道观有很大的区别,更像是一座豪华的宫殿。在玉真观中,修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些“仙山”都是仿造传说中的仙境所建。唐诗中有“知有持盈玉叶冠,剪云裁月照人寒”的诗句,其中“持盈”说的正是玉真公主。每到月朗星稀之时,道观中都会传出清幽的“仙音”,退休的乐工们在人工景观里,演奏着来自仙境的音乐。

可以说,玉真公主搬进了道观后,过的日子比其他公主惬意的多,更像是一位女皇。

玉真公主只是唐朝出家公主中的一员,自唐高祖开国以来,直至唐昭宗的三百年岁月里,李唐皇室总共出现了二百一十位公主,在这些公主中,有十二人出家成了女道士。在《唐昌观玉蕊花》一诗中有“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阶前碎玉明”的句子,“女冠”指代的就是女道士,而“女冠”又有宫观女冠和修真女冠之分,前者说的就是公主道士。

由此可见,在唐朝时期公主出家已成了一种流行的风尚。难道那么多出家的公主,全都是为了在清静的环境中修行,提高思想境界吗?实际上,这些修行的公主,根本没有那么崇高的思想觉悟,她们在出家后非但不会遵守清规戒律,还会变得更加放纵。唐朝公主的入道非常有特点,从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唐朝时期道教产生的乱象。

唐太宗以前,还没出现过公主入道的情况。

高宗继位后,公主入道逐渐成了一种风尚。道教,逐渐成为唐代公主脱离尘世,来到另一方世界寻求精神解脱的场所。纵观整个唐朝时期公主入道,究其原因,里面自然有道教自身所具备的宗教情操,能够让公主从宗教中获得度世的解脱。

那么,唐朝公主入道的动机是什么?

有慕道、避世等与宗教意识有关的原因,也有许多公主入道是为了追求更自由的男女关系。与公主们一样,当时民间也有不少女子争先恐后出家当道士,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鱼玄机了。不同于其他封建王朝,唐朝的女权思想盛行,许多思想开放的女孩不愿成婚,想要过单身生活。于是,“女道士”就成了一种掩饰身份。唐朝时期的女道士就像是沙龙中的女主人一样,活跃于交际圈中,自由地接待男宾。

除了这些情况外,还有些女子入道是为了借助道士的身份逃避婚姻。例如,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在十六岁时就曾被送入道观。为何年仅八岁的太平公主会出家入道呢?是因为当时吐蕃向大唐求亲,希望让太平公主远嫁番邦。为了避婚,太平公主正式入驻太平观。直到太平公主二十岁时,和亲一事不了了之,她才离开太平观,嫁给了驸马薛绍。

再来说说我们前文中提到的玉真公主。

虽说玉真公主名义上已脱离红尘遁入道门,但关于她的“绯闻”却从未停止过。搬入豪华的玉真观后,玉真公主经常邀请文人士子入观,与其饮酒作乐。据说,当时有许多年轻俊杰拜倒在公主的石榴裙下。李隆基登基后,对妹妹玉真公主极其宠爱。由于玉真公主喜欢远游,唐玄宗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所豪华道观、别馆、山庄等。

据说,李白、王维这两位举世瞩目的大文豪都曾与玉真公主有过情史。自玉真公主以后,代宗、德宗、顺宗乃至穆宗,几乎这些时期都曾出现过公主入道的情况。虽说这些公主有着女道士的身份,但只要她们愿意,她们还是可以随时还俗嫁人的。只不过,很少有入道的公主还俗,因为住在道观中的她们可以享受到更加自由开放的两性关系。

正所谓上行下效,有了公主开先例,这种风气自然会向整个贵族圈中传播。在当时,有不少高官、富豪家的千金出家入道。

一时间,不少文人雅士开始为这些入道的贵族千金抬轿子、吹喇叭。李白曾为女道士李腾空作过两首诗《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其一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而这位李腾空正是当朝宰相李林甫的掌上明珠;骆宾王也曾为王灵妃写过一首感人至深的情诗。由于唐朝女道士入道的“门槛”比较高,所以许多唐代女道士才华横溢,丝毫不逊于当时的文人。例如,鱼玄机就曾写下“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句子,说起来这真是一段妙句,但这句话由一个风尘女道士口中吟出,未免有些耐人寻味。

说起唐朝女子中最出名的,恐怕要数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为了抹去杨玉环寿王妃的身份,李隆基曾安排杨玉环当过一段时间道士。

由此可见,在当时“女道士”这一身份非常不单纯。

作为皇帝的掌上明珠,公主们的婚姻往往要围绕政治需要来进行。虽说如此,但唐朝公主的作风比其他朝代的公主开放得多。在出嫁之后,夫家根本管不住公主的所作所为。太平、安乐、永嘉、高阳等嫁做人妇的公主,都有数不清的情人相伴。

按照唐朝的规矩,公主入道后,她们不再食租赋,且要被免去公主号。那么,道士公主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玉真观》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高情玉女慕乘驾,绀发初簪玉叶冠。”

由此可见,宫观女冠的服装穿着是非常考究的。此外,唐朝公主的日常所需也是一笔天文数字,每当举行斋醮期间,公主道士都会安排盛大的排场。实际上,公主入道后,虽然不再享受租赋,但她们日常所需仍由朝廷支出。

李隆基登基后,设立了明确的封赏制度。《新唐书》中关于女冠新制的部分有这样的记载:

“长公主封户二千……主不下嫁,亦封千户,有司给奴婢如今。”

公主不下嫁的话,照样能享受到封邑的待遇。虽说唐朝有“舍家为道”的惯例,但公主仍能享受到朝廷给予的优厚待遇,只不过这部分待遇由食邑改为了封赏,从本质上来说换汤不换药。这种做法,自然解决了入道公主的经济问题,让公主在当道士后也能过上体面的日子。由此可见,入道的公主与真正的民间修真女冠有极大的不同。

换一种角度来观察唐朝的公主道士,相对而言,唐朝公主比其他朝代的公主享受到的自主权更多。李唐王朝虽自关陇地区起家,但李氏皇族却有着鲜卑血统。风俗、习惯上的不同决定唐朝皇室在伦理观念上不如中原汉族的世家那么讲究。不过,既然李唐已经统治中原,在伦理道德上还是要尊崇礼法的。所以,身为皇室的公主,必须要言行得体,不能公然做出败坏伦常之事。对于唐朝公主而言,想要过上开放的性生活,就必须掩人耳目。

因此,出家入道便成了一种绝佳的掩护方式。

参考资料:

【《新唐书》、《资治通鉴》】

举报 分享 2022-01-17 10:05:00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