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诛杀了秦始皇所有的儿子,秦末世子婴是谁的儿子?
公元前207年,子婴向刘邦递交投降策书,承载着8代人梦想与心血的大秦王朝便轰然倒塌。秦王朝倒下了,而子婴的身世却因《史记》的多种表达方式而成了千古之谜,后世对此争论不休。
因为“子婴”这个名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争议,所以本文将以“秦末世”来代替。
现存的4种说法
1)胡亥兄长,名子婴
这种说法源于《六国年表》,其中记载“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
2)胡亥兄长的儿子,名婴
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兄子即兄长的儿子,且名为婴的公子。
3)秦始皇弟弟,名子婴
据《李斯列传》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既位。
4)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名婴
东晋学者徐广认为,《李斯列传》里的“始皇弟婴”中间少了“子”,应为“始皇弟子婴”,即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名为婴。
其实,前两种说法认为,秦末世是秦始皇的儿子或孙子,而他们的差异就在于名中的“子”字。
而后两种说法则认为,秦末世是秦始皇的弟弟或侄子,差异也在名上。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众说纷纭的背后,其实有两个矛盾亟待解决。
秦末世的名:婴还是子婴?
秦末世的身份:秦始皇的弟弟、儿子、侄子,还是孙子?
试着分析以上两个矛盾
1)秦末世的名:婴还是子婴?
显然,两者的差异就是“子”,那么“子”在先秦时期都有哪些涵义呢?
“子”表示尊重
古人的称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期,同样招呼一名男子,年幼时叫其名;二十岁行过冠礼后,为表示尊重,称呼其字;五十岁后称呼其排行,如伯、仲、叔、季;死后称其溢号。
男子的“字”通常为单个字,为了修饰,通常在前面加个“子”表示尊敬。如姬侨字子产、张良字子房等。
如此看来,“婴”不管是秦末世的名或字,“子婴”和“婴”这两种称谓并无区别,其差异仅为尊重。
“子”表示收养作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据《战国策·秦策五》记载,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本名“异人”,听从吕不韦的建议,投靠膝下无子的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原本是楚国人,于是异人便投其所好,更名为“楚”。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子楚”,其中的“子”即为收养之意。
众所周知,秦庄襄王比秦始皇母子先回秦国7年,期间可能纳妾生子,而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就是秦始皇的异母弟成蟜。秦王政即位后,派成蟜前去攻打赵国,战败后投降,后来死在了赵国。没有资料显示,秦王政诛杀了成蟜的族人。当时,成蟜之子年幼,极有可能过继给秦王政,而更名为“子婴”,如其祖父秦庄襄王的命名方式。
至此,还不能排除任何一种说法,但却增加了第4种说法的可能性,即秦末世为成蟜之子。
2)秦末世的身份:秦始皇的弟弟、儿子、侄子,还是孙子?
①秦始皇弟弟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有3个弟弟,成蟜和嫪毐的2个儿子。成蟜于秦王政八年死在赵国,而嫪毐的2个儿子在其造反时被诛杀。所以,秦末世为秦始皇弟弟的说法可以排除。
②秦始皇儿子
据《李斯列传》记载,秦始皇有二十几个儿子,皆下场凄惨。
秦始皇刚驾崩,赵高便假传圣旨杀死扶苏。胡亥即位后,在赵高的蛊惑下,对其兄弟姐妹大开杀戒:杜县杀死6位公子、肢解10位公主,公子将闾等3人自杀在宫里,咸阳街头斩首示众12位公子,连坐族人更是无数。公子高为保护族人,主动要求为始皇帝殉葬。
共计23位公子、10位公主惨遭杀害。连公主都不放过,胡亥及赵高怎么可能为秦始皇留下什么其他血脉呢?所以,秦末世为秦始皇儿子的说法基本排除。
③秦始皇孙子
据上述第②点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孙子辈中只剩下公子高的族人。那么,他的儿子是否为秦末世呢?
秦始皇享年50岁,如果按照16岁就开始生育计算,那么扶苏最大不过34岁左右,扶苏的儿子不过18岁,扶苏的长孙不过2岁。如果秦末世是扶苏的儿子,他怎么可能和2岁的婴儿商量什么刺杀计划呢?因此,扶苏的弟弟公子高根本不可能有秦末世这么大的儿子。所以,秦末世为秦始皇孙子的说法也可以排除。
④秦始皇的侄子,成蟜之子
邯郸之战的爆发,使得秦庄襄王于公元前257年独自回到秦国。7年后,秦始皇母子才回国。那么,期间出生的异母弟成蟜,大概比秦始皇小3~8岁左右。
秦王政八年,成蟜出征赵国。当时,秦始皇21岁,成蟜约为13~18岁之间。成蟜既为秦军主帅,18岁更靠谱。如果按古代生育年龄计算,他有个两三岁的儿子也不足为奇。
如此,成蟜儿子比秦始皇小18岁左右,到胡亥死时(秦始皇去世后3年),他大概35岁。他的两儿子也都有十几岁了,和他一起谋划行刺赵高可以说合情合理。所以,此种说法比较合理。
结语
《史记》中对秦末世名的多种表达方式,使得其身份扑朔迷离。但是,综合考虑秦始皇的年龄和秦末世两个儿子的年龄后,秦末世为秦始皇的儿子或侄子比较合理。
而胡亥听信赵高之言,在秦始皇驾崩后,不惜对其兄弟姐妹痛下杀手。胡亥惨绝人寰的行径背后就是为了除去所有拥有皇位继承权的公子,这样他便能高枕无忧。
成蟜之子不在其屠戮名单之中,成蟜死后,秦始皇有可能收养其幼子,并为其起名为“子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