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皇后似乎是个完美的女人,为何却始终得不到宋仁宗的爱?

夜深人静,曹皇后和宋仁宗躺在各自的寝宫,却做着同一个梦。曹皇后拉着宋仁宗的手:拉着你的手,仿佛回到十八九;宋仁宗拉着曹皇后的手:拉着你的手,感觉左手摸右手。

“张国立”神补刀:“可要把你的手锯掉,就跟锯我自己的手一样疼。”(《一声叹息》台词)

这就是曹皇后与宋仁宗赵祯的真实关系,二人做了30年的夫妻,曹皇后未生下一儿半女。但宋仁宗大限来临前,唯一想见的人却是曹皇后,已经说不出话的他,拉着曹皇后,指着自己的心不停比划。

当太医赶来时,宋仁宗已经溘然长逝。他想说什么呢?难道是“我的心里只有你”?倘若是,三十年的若即若离又算什么呢?

曹皇后出身名门,她的祖父就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太祖赵匡胤最得力的部下之一。她还有个弟弟叫曹佾,民间传说“八仙”中的“曹国舅”就是他。

曹皇后嫁给宋仁宗时已经17周岁,年龄略偏大。野史说,曹皇后其实不算晚婚,因为宋仁宗是她的再婚丈夫,早年她已经被许配给一个叫李植的人:

“京兆李植,字化光,观察使士衡之孙。自少年好道,不乐婚宦。初为侍禁,约婚慈圣。既娶,迎入门,见鬼神千万在其前。植惊走,逾墙避之。后时即还父母家,俄选为后焉。”——《默记》

李植好修道,不想结婚,却被家人强迫娶了曹氏。洞房花烛夜,李植气昏了头,抬眼看见“如花”,吓得跳墙跑了。于是曹氏只好被“退货”,却因祸得福入宫为后。

《墨记》是北宋王铚创作的笔记文集,可靠性存疑。假如是真的,史书似乎也没必要隐瞒,因为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也是二婚,且出身低贱,史书就如实记载了。

在曹皇后入宫前,宋仁宗有一位郭皇后,是太后刘娥在世时替宋仁宗选定的。可是宋仁宗喜欢尚美人和杨美人,不喜欢郭皇后。于是三个女人争风吃醋,乃至于大打出手。

有一次宋仁宗亲自拉架,郭皇后一巴掌误伤了宋仁宗。借着这个由头,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坚决废掉了郭皇后。

妃嫔们打架斗殴,皇帝拉都拉不住,宋仁宗的后宫有点热闹过度啊,曹皇后能压得住这股邪气吗?讲几个故事,你自己判断吧。

宋仁宗有个宠妃叫张贵妃,有一次她要出行,向宋仁宗提出借皇后的仪仗。宋仁宗滑头:你自己跟皇后要吧。

嫔妃用皇后仪仗,这是明目张胆的以卑犯尊,曹皇后完全可以拒绝,甚至可以处罚她,但曹皇后却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曹皇后的大度让宋仁宗无地自容,他批评了张贵妃一顿,此事作罢。

又有一次,余美人和尚美人打架,宋仁宗再次被误伤,一气之下跑到曹皇后跟前诉苦,要求她严惩二人。曹皇后说:她们都是陛下的心头肉,万一哪天你爱心泛滥,反过头来怪罪我呢?还是算了吧。

宋仁宗态度坚定,于是曹皇后起身出宫。不一会儿回来禀报:我把二人都赐死了!其实她仅将二人暂时囚禁起来而已。

还有一次,几个侍卫乘夜作乱,他们勾结几位内侍和宫女,直闯曹皇后的宫中,而此时宋仁宗正在皇后宫中,吓得他转身就想逃跑。

曹皇后临危不乱,她下令紧闭宫门,令都知王守忠率兵平叛。为了防止贼兵纵火,她提前令宫人准备好水。果然不一会儿火光四起,但曹皇后有准备,火没烧起来。

曹皇后又拿起一把剪刀,剪掉一撮所有参与平叛的宫人的头发:明天以此为证,给诸位嘉奖。于是所有人精神大振,叛乱很快被平定。

事后,她又不顾宋仁宗反对,坚决处死了几位参与骚乱的宫女。正史中说,这几位宫女是皇后身边的人,野史说她们是张贵人宫中的。

以上几个故事难免让我们糊涂:宋仁宗的后宫一如既往地混乱,但曹皇后似乎也不是那种没有能力的人,为何就治不好后宫呢?

其实以上记载不矛盾,问题就出在宋仁宗身上。

宋仁宗从小在刘娥的身边长大,刘娥很强势,导致宋仁宗性格偏软弱。又因为逆反心理,宋仁宗的自我意识很强,猜忌心理也很强。这种复杂的人格,让他下意识地抗拒别人给他选定的女人,比如刘娥给他选定的郭皇后,杨太妃给他选定的曹皇后。

是的,这就是二人尴尬关系的心理基础。曹皇后代表了强加给宋仁宗身上的某种压迫,同时她大气的作风,超强的能力,像极了那位已经穿上了龙袍的太后刘娥。

宋仁宗不需要女强人,他要的是一个温婉柔软,甚至有点任性恣意的小女人,他渴望在纵容她们、宠爱她们中找到自己的尊严。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他的后宫屡屡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

按史书记载,曹皇后爱好书法,重视农桑,亲自在宫中养蚕种谷,应该是个德才兼备,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好女人。

男人们都喜欢鼓吹,这种女人是他们心目中的女神,其实他们更喜欢小女人,宋仁宗更是如此。因此,宋仁宗不可能喜欢曹皇后,甚至对她充满戒备。

有一次宋仁宗精神病发作,他高喊:“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吓得张茂则要自杀,幸亏有大臣拉住;曹皇后也被吓得不敢靠近皇帝的寝宫。

虽说精神病人的话不能当真,但他为何不说别人“大逆”呢?病人的话往往是他平时压抑在心中,不敢说的真心话。

民间甚至有谣传:宋仁宗一直怀疑郭皇后和张贵妃的死,曹皇后是嫌疑人!

郭皇后被废后,宋仁宗一度心有所悔,几次去探望。有一次郭氏对宋仁宗说:以后你别来了,除非你带着金册来(意思是恢复她的皇后之位)。这话惊动了曹皇后,她暗中派一个叫阎文应的人毒杀了郭氏。

张贵妃是宋仁宗一生最爱的女人,也是皇后之位的最大威胁者,她死后被宋仁宗追封为皇后。曹皇后尚在世,宋仁宗就追封别的女人为皇后,这是对曹皇后的极大侮辱。因此民间认为,这是宋仁宗怀疑曹皇后害死了张贵妃,所采取的打击报复。

正是这种猜忌,甚至怨恨心理,导致宋仁宗曾经想废掉曹皇后。有一次宋仁宗试探着问宰相梁适:朕想废了皇后如何?梁适说:“即使普通人家都不忍心休妻,何况您万乘之尊呢?您已经有过一次了啊。”

宋仁宗只好作罢,又不甘心地把这事告诉了曹皇后:我本来要废掉你的,梁适不同意。如果真是这样,说明宋仁宗已经在公开敲打警告曹皇后了。

可是我们细究曹皇后的言行,她并无任何把柄抓在别人手里,民间传言也未必为真。比如阎文应害死郭皇后的事,正史记载,他们二人确实有怨,但那时候曹皇后还未进宫,这笔账算不到她头上。

不管怎么说,宋仁宗的冷漠一定会让曹皇后退而自保。她基本的做法就是,你宠爱的人上房揭瓦我都不管,骑到我头上也无所谓,我能忍;其它的后宫事,我尽到皇后的责任。

客观讲,宋仁宗就是后宫不宁的制造者,曹皇后的生存环境很恶劣!

好在曹皇后够聪明,她的作为既满足了宋仁宗的心理需求,又缓解了二人的矛盾,让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度过了30年。

宋仁宗在很多事情上还需要曹皇后为他操持,比如后宫,他也不想再出现皇后带头“寻衅滋事”的局面;再比如子嗣,他更需要曹皇后从中协调。

宋仁宗一生生了3个儿子,13个女儿,活下来的只有2个女儿,这跟赵家遗传病史有关。皇帝绝嗣是个大麻烦,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宋仁宗将侄子赵宗实(即英宗赵曙)收养于宫中。

赵宗实没有一点幸福感,因为每当宋仁宗生下儿子他就被遣送出宫,加上外朝势力的掺和,他被搞得心力憔悴,以至于后来说什么都不肯进宫了。

赵宗实入宫时被曹皇后收养,同时曹皇后还有一个外甥女高滔滔也被她收养,两个年轻人常年在一起有了感情。后来,在曹皇后和宋仁宗的撮合下二人成婚。

这种亲缘关系,让曹皇后更有能力协调宋仁宗与赵宗实畸形的“父子关系”。

嘉祐七年八月,52岁的宋仁宗终于对现实低下了头,他数次下旨,强令赵宗实进宫,并正式册立他为太子。第二年三月,创下“仁宗盛治”的赵祯驾崩了,曹皇后时年47岁。

回顾曹皇后与宋仁宗30年的婚姻,他们始终在爱情的漩涡之外徘徊,宋仁宗对曹皇后一边排斥一边依赖;而曹皇后对宋仁宗则一边渴望一边躲闪。

结果岁月的煎熬,让二人熬成了亲人!你说这种婚姻是幸福呢,还是不幸呢?

举报 分享 2022-01-14 10:13:52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