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结束后,建文帝生死成迷,朱棣是如何对待朱标妻儿的?

曹植在《七步诗》中写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对哥哥曹丕不择手段想要取得皇位的呐喊,难道生而为皇氏子孙,就要经历这样的人性考验么?答案似乎是呼之欲出,且没有什么疑问的。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位继承,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数,让众多的皇子皇孙心痒痒、手痒痒。就算是同根生,也免不了互相残杀。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清朝时期康熙的儿子九子夺嫡,清朝之所以发生这样空前激烈的夺储之争,很大原因是清朝不注重嫡庶之分,每一个皇子都有机会。

夺储之争最不激烈的朝代应该就是明朝了,明朝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这就导致皇帝继承人不是根据贤才,而是根据出身来决定,甚至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竟然直接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大统。

然而,朱元璋失算的地方是,他刚刚死后不久,朱棣就夺走了侄子的皇位,成为了皇帝。

当然,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其实也是情有可原,朱允炆即位后面对叔叔们藩镇权力过大的问题,进行削藩,朱棣为了不被削藩,保留手中的权力,便借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

也是朱允炆水平不行,短短四年,以朱允炆为首的中央政府就败下阵来,朱棣便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帝。

尽管朱棣如愿登上的王位,但是后面也有一大堆麻烦事,那就是如何处理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的。

朱标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一直是被当作继承人来培养的,朱元璋给安排了两门亲事,一门是与大明朝开国大臣常遇春,另一门亲事也不简单,是与太常寺卿吕本。

朱标娶了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常氏为朱标生下虞怀王朱雄英,吴悼王朱允熥。但是常氏寿命不长,在朱棣之前去世了,而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在八岁那年也去世了,所以只剩下了吴悼王朱允熥。

之后朱标娶了吕本之女吕氏,她为朱标生下三个儿子,分别是建文帝朱允炆,衡愍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还有三个女儿,分别是江都郡主、宜伦郡主和宜伦郡主。

建文帝在朱棣攻入南京后,便没了踪影,有传言流出说建文帝死于皇宫的大火中,也有人说他化妆成为了和尚逃跑了,也有人说他逃到了南洋,反正众口不一。对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至今也是一个谜团,所以他的结局也是不了了之了。

在朱棣掌权后,吴悼王朱允熥改封为广泽王,居住在漳州,而衡王朱允熞改封为怀恩王,居住在建昌,由于朱棣和这两个侄子之间的敏感关系,朱棣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们,为了稳定刚刚建立的政权,他很快又把这两个侄子召了回来,送往凤阳监押起来,接踵而来就是朱棣夺去了他们的爵位,将他们贬为了平民,同时朱棣命人时刻监视他们。

其实朱棣目的不过是为了方便看押他们,害怕他们起义颠覆自己的政权罢了。

而徐王朱允熙因为年龄比较小,对朱棣构成不了威胁,所以朱棣把他改封为敷惠王,另一种说法是封为瓯宁王,并且留了他一命,只是让他和他的母亲吕氏一起去皇陵陪伴朱标了。但是,过了不长时间,皇陵内却着了火,而朱允熙和母亲吕氏未能幸免于难,两人死于那场大火。

个人觉得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多的巧合,皇陵内着火,极有可能是朱棣授意的,目的就是铲除一切能够威胁到自己统治的人和事。

吕氏和朱标生的三个女儿,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从朱标的儿子们的结局可以看出个一二,朱棣一定不会让她们有善终,所以她们的结局应该也不会太完美。

朱棣对哥哥朱标的妻子和孩子们几乎做到了赶尽杀绝的地步了,是不是也有失自己的度量。所谓“无毒不丈夫”,朱棣取得了大明的政权,但是朱棣有没有后悔过将自己所有的侄子侄女逼上了绝路,这些世人都不得而知,只有交给历史了。

举报 分享 2022-01-13 09:27:41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