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朝代也历经了很多,那么在战国诸侯争锋的时代,临沂是属于哪一个国家的呢?那个时候的临沂叫什么,是叫琅琊还是沂州呢?
在战国时期,临沂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南部属楚国,北部属齐国;而且齐长城在临沂域内设置的穆陵关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关”。
战国末年,楚国在临沂域内设兰陵县,成为山东省境内最早设立的县邑,因荀子在此治邑治学,“兰陵多学”成为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
后来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也就是从秦朝开始,临沂开始被称为琅琊。
在商朝时期,临沂这片土地上丰存过郯、莒、费诸方国;周灭商后,鲁国和齐国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支柱 ,临沂地域除分属齐、鲁等国外,见于《春秋》的还有颛、阳、向、莒、郯、根牟、于馀丘、杞等国。
春秋时期,除上述古国外,见于《春秋》 的有启阳、中丘、祝丘、费、防、台、东阳、武城、丘舆、向、次室、蒙、郓、堂阜、盖、艾、纪障、密、鄢陵等20个。
至于沂州的叫法,差不多是从北魏开始的,北魏中期琅琊国改作琅琊郡,后魏置北徐州治所琅琊开阳,北周改置北徐州为沂州。
在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临沂这一称呼,隋朝时将开阳、临沂、即邱3个县合并为临沂县,治所设于今临沂城。临沂地域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州郡)、海州(东州郡)、徐州(彭城郡)。
因此不管是琅琊还是沂州,其实都不能算是临沂,因为现在的临沂所属的区域,和以前并不完全吻合,这两个称呼都属于临沂,但也不算是真正的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