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清明节,大家又有假期可以休息了,清明节的时候大家除了扫墓祭拜去世的亲人以外,还会选择外出踏青,毕竟清明时节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也是桃花的花期,不过在清明节,有什么必须要吃的传统食物吗?
在临沂,每次清明节的时候,家里人都会用艾叶煮鸡蛋吃,这寓意着接下来的生活会圆圆满满,小孩子还可以拿着鸡蛋,和小伙伴一起顶鸡蛋,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
还会折桃枝放在水桶里,或者挂在门把手上,神话名著《封神演义》中,还提到:鬼门关前,也有桃木和神荼、郁垒两位门神,一起维护着鬼门的威严和秩序,因此桃木自然有辟邪的作用。
虽然有一句诗这样写“清明时节雨纷纷”,但清明节这一天并不一定会下雨,反而大多数都是晴天,因此是选择去踏青的最好时候。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慢慢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传说中,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如《周礼》所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寒食节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