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24节气之一,也是大家很重视的节气,要知道大部分传统节日节气的习俗,总是离不开一个“吃”字,那么在冬至这一天,临沂有什么传统习俗吗?
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在每年冬至这一天,不管贫富,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会出现饺子,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冬至到,吃水饺”,而且还有一种说法是,冬至这天吃了饺子,整个冬天就不会冻耳朵。
其实不只是临沂在冬至这一天会吃饺子,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的习俗都是吃饺子,不过南方地区的习俗则是吃汤圆。
其实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就像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一样。
张仲景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张仲景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将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也因为这件事,在之后的严冬季节,人们总会以食取暖,以食治病,经过数千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节令美食传统,而冬至这天吃饺子,也是这样慢慢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