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在播出之前,大家都以为它是一部宅斗剧,可是在看到一半的时候,才慢慢发现,剧中的很多朝堂戏其实比宅斗戏更精彩,很多被观众们忽略的地方,实际上暗含深意,从盛纮第一次上朝就开始了。
盛纮第一次上朝的时候,正值韩相公和一位大臣奏请老皇帝过继宗室的子嗣,好早日立下皇储。但是又过去了八年,立储的事情还没有被定下来,邕王和兖王各有拥护者,这无疑为后来的宫变埋下了祸端。
顾廷烨齐衡等人参加了科考,最后只有长柏高中,顾廷烨却因为多年前的一句话被禁止参加科考。而长枫却因为在酒楼里胡言乱语而害的盛纮被官家扣在了宫里,若不是因为他借鉴了明兰的“纯臣论”,估计性命不保。
明兰去宥阳的路上遇到的流寇和叛军,也是为后来的兵变埋下了伏笔,后来就是邕王入主东宫的风向京城人尽皆知,兖王刺杀赵宗全,为他的叛变埋下了伏笔。
再后来就是邕王死了,赵宗全救驾有功,成了新的皇帝,而太后作为真正的掌权者垂帘听政,这又为第二次兵变埋下了伏笔。禹州势力和京城势力的融合也费了好大的功夫,其中就包括沈国舅的事情,太后玉玺的事情。
当太后和新皇治理国家的理念出现了分歧的时候,也意味着太后和新皇必定会有反目的一天。从太后给顾廷烨塞小妾,设计小段将军,流放顾家的人来看,都是为后来的剧情做铺垫。
在这个过程中,太后利用查盐税让官家和顾廷烨桓王生了嫌隙,于是官家就将计就计,为太后设了好大的一个圈套,最终逼太后发动了第二次兵变,他再收网,让太后不得不服老答应出宫休养的提议,这样一来,不管是美名还是改革,他想要的效果都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