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尴尬的姓氏真不少 难怪很多人都要改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而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姓氏,这是对家族和先人的尊重,我们现在对于姓氏的了解多来源于《百家姓》这本书,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还有很多没有记录在内的姓氏,其中还有一些姓氏非常的尴尬。

首先第一个姓氏是“死”,“死”这个姓在中国文化里真的是个寓意最差的字了,据说这个姓氏源于鲜卑族,根据其四字复姓发展而来,后来汉化之后遂改为谐音的思氏、肆氏,死这个姓氏目前数量也是极少的。

第二个姓氏是“母”,虽然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姓氏,但是这个姓氏的历史却很悠久,据说是呦复姓“胡母”发展而来,这是一个较为稀有的姓氏,但是这个姓氏很容易被“定性”,尤其是男性用这个姓氏的话很容易被开各种玩笑的。

第三个姓氏是“别”,这个姓氏在《百家姓》中还占有一席之地,是第322位,起源于西周的别子,但是这个姓氏要是取名字的话,所有美好的词都不敢放在后面了,因为不管你叫什么前面都有一个“别”字在否定。

第四个姓氏是“苟”,这个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而且还出自黄帝、舜帝的后人姓氏,目前全国拥有这个姓氏的人也不再少数,但是因为谐音同“狗”而不受欢迎,因为不管你叫什么都不排除会有人“亲切”的称呼你为“小苟”、“老苟”。

最后一个就是“操”姓,要知道这个词放在现在就是个骂人的话,而且对于女性来说这个姓氏是很难说出口的,所以这应该也是改姓率最高的一个姓氏了。据说这个姓氏是根据殷商时期皇帝封的官职改编来的,不过因为难取名字且不好听大多数都改掉了。据了解目前只有在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有继续用这个姓氏的。

举报 分享 2018-11-18 16:39:34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