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历史悠久,临沂老城区更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的时候临沂还不叫临沂,它的名字比现在更好听一些。
临沂古称琅琊郡,秦朝统一全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西汉时期,琅琊县自然灾害频发,郡治迁至东武,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东汉时期,琅琊郡升格为琅琊国,建都开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老城区。
琅琊之所以在中国如此有名,主要是因为琅琊这里诞生了王氏,在中国社会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历史上还有一个专业名词“琅琊王氏”。
时间到了西晋时期,西晋建立后曾封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为琅琊王,这位当时不起眼的司马睿后来在琅琊王氏家族的支持下南渡建业(现在的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由于当时琅琊王氏贡献巨大,因而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
后来在王氏家族在南方随着王朝的更替逐渐没落的时候,在遥远的北方,他们的家乡琅琊也正面临着称谓上的改变。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琅琊郡改名为北徐州,后来在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北徐州为沂州,“以州城东临沂水(河)以名之”。
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沂州”的名字,此后的隋唐五代时期,临沂城时而叫琅琊郡,时而叫沂州,有时甚至出现琅琊郡/沂州的双重称谓。一直到金朝的时候,临沂城才定下来叫沂州,从此琅琊便只作为曾经的美称存在于各种文献及老百姓的谈笑中。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是临沂城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年,设沂州府,有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这是整个临沂地区现在的行政单位即3区9县以临沂城为中心的第一次大团聚。
从那时起,虽然以后也有分离,但作为一个稳定的行政区域,沂州府的各地人开始有了以临沂城(当时称兰山)为中心的文化认同,也渐渐产生了自己的沂蒙文化。
不管是琅琊、沂州府还是临沂——无论叫什么名字,都是我们的家乡。家乡无论叫什么,都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