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往年我国取暖器的生产旺季在9月中旬就结束了,但今年,因为不少欧洲国家进口商的临时加单,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一轮“补单潮”,目前许多企业正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取暖器。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俄乌冲突和能源为界等因素。欧洲国家如今普遍面临无天然气可用的困境,再加上冬季即将来临,他们必须想办法保证自己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于是像煤炭发电、木材取暖等方法都已被欧洲国家毫不犹豫的采用,中国“取暖器”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取暖神器”。
浙江一家企业负责人就表示,本来今年年初他们和德国客户签订的100万美元订单已经发货完毕,但在8月份的时候,客户又要求追加价值33万美元的订单。
另外数据显示,去年这家企业出口取暖器的总数是150万台,而今年光是前8个月,他们就已经出口了200万台取暖器。
所以可想而知目前欧洲能源危机有多严重,对于“取暖器”的需求到底有多大。不过他们会面临如此窘境,其实完全是自己自找的。
他们认为禁运俄能源就能重伤俄罗斯经济,结果没想到的是,多得是国家想要和俄罗斯做生意,而欧洲没了俄天然气,就直接没了应对措施了,各种消极影响连带出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就是这样了。
这些年,中国的取暖设备的确越来越好,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能够进行大量的产业化的规模化的生产。这也是中国电热产品在欧洲盛销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的电热毯,电热宝,电暖器,暖水袋,电热风,光腿神器、秋衣秋裤,毛衣毛裤,羽绒服,保暖衬衣,普通的毛毯、棉被,在欧洲都成了抢手货。
中国的商家尤其是广东深圳那些对外联系比较广泛的商家,都接到了大量的订货,能够把自身的产品迅速打到欧洲市场,是由于欧洲国家消费的需要,实现了中国向欧洲出口商品,同种类别商品的暴增。
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同欧洲各国相互需要合作共赢,双赢的一种模式。由此可见,美国想挑拨中国和欧洲的政治关系和全面关系 ,在欧洲公众需要中国产品的大形势下,已经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