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回娘家对谁不好 旧时代的思想引起误会

中秋节回娘家没有对谁不好的说法。

说法一:

中秋节佳节是一个团圆节,旧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嫁夫随夫,因此嫁给了丈夫自然是婆家的人,所以一般是在婆家过中秋节的,所以中秋节不回娘家过,纯粹是因为女性地位和旧时代的思想引起的。

现在的社会早就和以往不同了,独生子女居多,无论是男女,都是爹妈的心头肉。因此建议大家不但是中秋节,平时也要多回家看看。

若是两家都想团圆,那么完全可以聚在一起,甚至是早上回娘家,吃过午饭回婆家,再或者是一年一边一次,谁也不吃亏。

总之,关于中秋节到底可不可以回娘家说法很多,其实现在独生子女居多,遇上这样的佳节父母们肯定是非常盼望子女归来团圆。因此中秋节佳节到底是会娘家还是婆家,除了按照地方习俗来,还有就是按照两家人的思想来定。

说法二:

中秋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个“团圆节”,而闺女出嫁之后,就是婆家的人了,在中秋节这一天,一定要赶回婆家,跟丈夫一家人团圆。

因此,中秋之前回娘家走亲戚,可以住在娘家,但到了中秋这一天,无论如何也要回到自己家里去,就算自己不走,娘家有时候也会催着回去。这种解释应该是比较在理的。

除了这个原因,很多地方还有一些讲究。我们知道,过春节时不少地方就忌讳女儿回娘家时住在娘家,因为有人认为,这样会带走娘家的财运,这叫“忌回门”。而中秋住娘家也是一样。当然这只是人们的主观看法,是古代社会对女性的一种不公正的看法,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关于中秋节,各地农村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例如有一句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就涉及到了中秋又一种习俗,即拜月。我们一直是礼仪之邦,古人特别重视礼法,每到节日就会祭拜祖先、祭拜上天、祭拜日月等等。而中秋佳节,很多地方都有祭拜月亮的习俗,但一般只有女性才会拜月,男性不能参与,这才有了“男不拜月”的说法。

举报 分享 2022-09-09 11:31:09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