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的症状有很多,比如说恶心想吐,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你知道中暑后恶心想吐怎么缓解吗?
一旦出现中暑恶心想吐的情况,必须迅速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喝含盐的,饮品可以用电风扇吹,也可以冷敷头部。
中暑初期只是感觉有点头晕,乏力,胸闷,轻度恶心,这时候去阴凉通风处,喝一些含盐的凉开水,休息一段时间后,你经常会好起来。
重度中暑一般发病快,有头晕、头痛、严重乏力、口干、心悸、恶心、呕吐,多数体温升高。
此时应及时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仰卧休息,喝含盐的凉开水,服用当仁丹或藿香正气丸等药物,头部、颈部、腋窝、手臂等处用冷水敷。
重度中暑患者会因高热、呼吸循环微弱而出现全身痉挛、意识不清、昏迷,甚至休克,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温度和湿度与中暑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环境更容易发生中暑。气温在35度以上时,散热方式主要靠汗液蒸发;当环境湿度超过75%时,人体即使“汗如浆”,也无法通过汗液蒸发散热。
中暑多见于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的年轻人,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也见于无重体力劳动、体温调节和适应能力差或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或儿童。
夏季中暑的表现:
如疲劳、大量出汗、恶心、胸闷、心悸、头痛、头晕、眩晕、耳鸣、动作不协调、站立不稳、体温正常或略高;或皮肤潮红、灼热、体温升高、面色苍白、脉率加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外周循环衰竭,或严重肢体痉挛、晕厥、昏迷。
还会出现横纹肌溶解、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体温偏高,白细胞偏高的患者可能会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比如败血症,需要鉴别。昏迷等表现也需要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
夏天如何预防中暑:
1.出行避开烈日。夏天出门记得准备防晒霜。10:00-16:00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段时间太阳最强,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这个时候一定要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比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墨镜。有条件的话最好涂防晒霜。准备大量的水和饮料。
2.不要等渴了再喝水。每天喝2升水。出汗多的时候可以适当加点盐水。
3.多吃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杏、西瓜、甜瓜等。,含水量为80%至90%,可用于补充水分。
4、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放松大脑和身体系统,这不仅有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为22:00 ~ 23:00,最佳起床时间为5:30 ~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