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其实是有寓意的。智齿,虽然也叫“齿”,却一点牙齿的作用都没有,反倒是发炎时让人火冒三丈痛不欲生。
仔细想想,眼镜哥不就跟智齿一样吗?从头到尾,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效果,只是表面的,没用的。男主也是如此。即使妻子身受重伤,他也无法掩饰自己暴虐、阴暗、残忍的本性。
电影的最后,凶手死了,带走了一直吃药无法止痛的智齿,带走了男主的生命,带走了男二的绝对正义感(男主默认交换的枪号),带走了女主的希望之光(杀了男主的老婆,误杀了男主,估计这辈子都摆脱不了愧疚)。
晦涩的标题,略显不适的海报,懒得掩盖扭曲纠结的剧情。但平心而论,单就对观众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来说,比《寻梅》要弱。
李淳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亮点,不仅因为他是电影的男主角,而且是李安的儿子。从最初一个野心勃勃、自负、刻板教条的年轻人的角色形象,到逐渐沉稳老练的转变,他的心路历程是对影片主题的最好诠释。
刘雅瑟负责自我拯救、解放。他强烈的求生意志已经转化为不死之身,很神奇,感觉比《最后武士》里的汤姆·克鲁斯还要抗打。关键的汤姆哥,在《最后武士》里是个懂功夫的硬汉角色,而刘在片中只是个边缘人。
林家栋负责宽恕这条线,最终导演安排他获得了自由。对这个角色命运的处理有些戏剧性和因果报应,带有一些耐人寻味的人生哲学。
从片名来看,李淳应该是这部剧的主线,但林家栋的场面最实际,刘雅瑟最出彩。相反,池内博之这个恶棍没有任何意义。背景不明,犯罪动机不明,心路历程不明。他基本上是推动剧情的催化剂。唯一能看的就是他超乎寻常的战斗力和他的颜值。
不知道日本电影是什么风格?本片中的暴力场面和血腥的犯罪现场与韩国电影如出一辙,只不过把标志性的斧头换成了铁棍,一样凶狠,要杀你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