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痛苦的就是热。如果长时间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或者频繁出入空调房间,可能会导致中暑,严重中暑时会出现头晕、恶心、乏力、昏迷等症状。
今天就教大家几个“消暑穴位”,通过简单的穴位按摩,解决中暑症状!
轻度中暑时,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口渴、烦躁、倦怠等症状。这时候按摩以下四个穴位可以有效缓解。
轻度中暑时,如有头晕、恶心、倦怠等症状,可按摩大椎、合谷、内关、曲池穴。
1.大椎穴
位于颈后部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低头时可摸到颈后部凸起的骨头,大椎穴就在下方),用手指捏住。
2.合谷穴
位于虎口,食指相连的第二掌骨中点,靠近拇指一侧凹陷处。
3.曲池穴
位于肘部条纹末端的凹陷处。
4.内关穴
双手放在桌面上,掌心向上,内关穴在两筋之间,从腕横纹中间到手肘约三横指。握拳时,两筋间凹陷明显。
当你按摩这四个穴位时,你会感到酸痛或非常疼痛;在穴位按摩的过程中,可以恢复心脏的跳动速度,帮助身体退烧,恢复中暑。
严重中暑昏迷者,按中脘、百会穴。
当发生严重中暑,导致意识不清和昏迷时,此时最重要的穴位是任重穴。
任雪:鼻子下面的凹槽。当指尖从人身上捏下来时,病人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并立即醒来。
另外,中暑严重时可以按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全身阳气动脉汇聚的地方。用力按压可以缓解症状。
在对中暑昏迷的患者进行急救时,也可以在十玄穴(十指指尖)点点血,同样可以达到快速缓解的效果。
生活中,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较为常见。先兆中暑一般表现为口渴、口干、头晕、乏力、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多,体温略有上升,可能在37.5度左右。这种情况需要尽快脱离高热环境,休息后症状一般可以消失。
轻度中暑不仅有先兆中暑的症状,还伴有面部发红、皮肤灼热、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明显现象。身体大量出汗,发烧可达38.5度。轻度中暑患者需要尽早治疗,一般可以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较为严重,多在高温环境下,出现昏迷、头痛、麻木、眩晕、四肢麻木抽搐、精神烦躁或意识模糊等。皮肤发烫,体温可达40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