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型人格是通过批评别人来提高自己的价值感,也并不是他有意的,而是在潜意识层面,成为了一种自动的减少个体焦虑的心理防御方式。
今天,我将和你谈谈指责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指责型人格的形成来自以下三个方向:
1.来自父母。
孩子的行为很容易模仿父母。其中,同性父母的副本占70%,异性父母的副本占20%。如果父母是指责型人格,孩子成为指责型人格的概率更高。
2.从过去的生活经验来看
青少年被父母和老师批评太多,自我潜意识价值感严重不足。比如父母虽然不是指责型人格,但可能追求完美,或者不顾孩子智商,对孩子要求过高,导致批评过多。
老师批评的太多了。或者有严重的失败创伤,进入潜意识。所有这些经历都可能形成潜意识中的自我价值感。当然,没有价值是痛苦的,人自然需要自己的价值感。
3.源工作环境
在社会上得益于吹毛求疵,长期以来形成了指责型人格。
比如当质检员、检验员、审核员等。,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取得了优秀的工作业绩,赢得了表扬、奖金、晋升、声誉等。找茬行为加强了。
这就像一个人在走路,低头看一万块钱,捡起一万块钱,然后走着走着就忍不住往地下看。推广到生活中,逐渐习惯在家里挑别人的毛病。
一个真正聪明能干的人,是不会随便指责别人的,因为这样做说明情商很低。要知道,一个会做事的人,往往是不会随便指责别人的。就算别人真的犯了错,有缺点,也会先自嘲,然后再以自我行动来提示,教他们怎么做。
如果对方还没醒悟,那就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批评对方。
总之,我们不会刻意指责对方。更重要的是,做事要宽容,要学会以德/理服人,只是怨天尤人,自高自大,别人是不会服气的。总之,首先要做好自己,然后才是照顾别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总是责怪别人也是一种病态人格障碍。
这种人通常对他们的伴侣、朋友和亲戚不友好。原因是指责型人格的患者会过于重视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也很难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