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多少天2022规定 晚婚假可能要取消了

最近随着很多地方对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产假、婚假、育儿假、陪产假这些和大家息息相关的都有了调整。

目前,计划生育法不再对晚婚晚育进行限制,晚婚假在部分地区已经正式取消。

此外,关于婚假的常见问题:

1.婚假工资:

根据《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嫁娶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

第二,婚假的有效性

1.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婚假的有效期。一般来说,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规章制度来规定婚假的有效性。

2.对于公司来说,一般规定员工必须在一年或半年内休完婚假,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福利。

3.婚假必须一次性休完,不能分开使用。

三。关于第二次婚假的规定:

再婚者和第一次结婚的人一样,应该享受婚假。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员工享受3天婚假。

关于再婚职工的婚假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规定的精神,再婚职工与初婚职工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用人单位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其与初婚职工同等的婚假待遇”。

国家产假+育儿假清单

取消晚婚假是对假期的压缩,所以部分地区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意味着假期大幅增加!

比如,上海省关于修改《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

(一)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地区平衡、基金承受能力、社会影响等因素,将产假由30天延长至60天;

②增加育婴假,明确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子女年满三周岁前,每年可以享受育婴假五天。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我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放。”

比如浙江省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育妇女的身心康复,条例规定,在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的基础上,妇女生育一个子女,延长产假60天,共计158天;二孩、三孩产假延长90天,共计188天。同时,夫妻双方在子女满三周岁时,每年可以享受10天的育婴假。

此外,关于产假和分娩期间的工资支付:

一.产妇津贴和产妇工资

首先帮你明确一下这个概念,生育工资和生育津贴是不一样的。

生育津贴:职业女性因生育而离职时,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的生活费。承担职工生育津贴的主体是社会保障机构。

产假:产假期间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支付员工工资的主体是用人单位。

提示:生育津贴≥产假工资,企业不用重复给员工发工资。产妇津贴

生育津贴计算公式: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月人均缴费基数÷30天×产假天数。

举个例子:去年单位一个女职工平均月薪5100元,生育前后有128天产假。那么她享受的生育津贴标准是:

500 ÷ 30× 128 = 21760(人民币)

产假的前提条件:女职工在产假期间已经享受生育津贴和医疗补助的,生育津贴高于职工平均工资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其产假工资;

低于平均工资的,需要公司补足差额。对于超过生育津贴发放期限、未达到生育津贴领取标准,或者企业未给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职工可以要求企业支付产假工资。

国家陪产假清单

除了陪产假,现在有些地区还有陪产假!

例如,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明确了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职工年满60周岁的父母或者其赡养的老年人因病住院的,鼓励所在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给予职工陪护假。

“员工为独生子女的,陪产假累计不超过15天;员工为非独生子女的,陪产假合计不超过7天。

陪护假期间员工工资照常发放,福利待遇不变,不影响考勤、考核、晋职、晋级、加薪。"

此外,深圳、辽宁、山东、安徽、甘肃等地正在探索陪护假。虽然还没有在全国推行,但是很多地方已经出台了育儿假的政策,而且不限于独生子女。对于负担沉重的劳动人民来说,这仍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举报 分享 2022-07-06 11:59:53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