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简介 它是最古老的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平遥县,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平遥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雏形,被称为“龟”城。街道格局呈“土”字形,建筑布局遵循八卦方位,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态分布。被誉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明朝初年,修建城墙是为了防备来自南方的外族入侵。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对旧城墙进行了重修、扩建和修缮,并全部用砖覆盖。此后,景德、郑德、嘉靖、隆庆、万历等代人进行了十次修缮,更新城楼,增设敌楼。
平遥城的重点民居建于公元1840年至1911年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清晰,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院落纵深。
精致的木雕、砖雕、石雕配以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栩栩如生。
平遥县衙位于平遥古城中心。创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整个县政府建筑群秩序井然,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城隍庙位于城东南的城隍庙街。由城隍庙、财神庙、早君庙三组建筑组成。
戏台名为“朝歌楼”,罕见的砖木结构,回廊式重檐,歇息山顶。古称“乐楼”,民间俗称戏台。在旧社会,去城隍庙看戏是城乡百姓最隆重的娱乐活动。
平遥古城九龙壁居然出现在这个镇上,比较奇怪。建于明初,原为太子庙大门。该寺(被毁)供奉释迦牟尼的前佛——基匹罗卫国国王的佛像。墙面以陶土陶卫,玻璃包裹,极高挂塑,张力十足。龙身翻腾错落,造型夸张,生动独特。堪称古代汉族最佳的墙体造型艺术。
潮汕书院位于平遥古城平遥文庙中轴线上的四院。走过明伦殿就是平遥城里最大的书院,现在是中国最大的科举博物馆。
在商业氛围如此浓厚的平遥城里,能跳进龙门的不是成功的商人,依然是成功的文人。
孔庙,或称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东南角,建于唐贞观初年。
其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至今保持原貌。它是中国现存所有孔庙中最古老的一座。
城楼修建的时间,除了在17世纪前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修,其他的都远没有记载。此建筑为三重檐木架亭,高18.5米,依山而建,黄绿色琉璃瓦顶。
平遥古城,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平遥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雏形,被称为“龟”城。街道格局呈“土”字形,建筑布局遵循八卦方位,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态分布。被誉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清虚观创建于唐宪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馆,元(1064)改为清虚馆。元初改名为太平兴国观,后改名为“太平崇圣宫”。清代改称清虚关。
清虚观是古城最大的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