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楚灭越,秦灭巴蜀,赵灭中山都没事,而齐湣王灭宋就遭围殴?

春秋战国时期,简单点说,就是大国吞并中等国,中等国吞并小国的历史。从春秋时期的几百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的十几个诸侯国已经说明了一切。

因此,能够存活到战国的诸侯国,本身就是实力强劲的。比如战国七雄,又比如中山国、宋国、郑国和越国。

那么,为何楚灭越,秦灭巴蜀,韩灭郑,赵灭中山都没有引起列国干涉,而齐湣王灭宋就遭围殴呢?

楚灭越,秦灭巴蜀,赵灭中山

一、楚灭越

楚国灭越国,发生在楚怀王时期。楚怀王时期,楚灭越,使得楚国的领土再一次得到了扩张。

纵观越国周边的领土,可以发现,楚国的周围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齐国,一个楚国。也就是说,楚国灭越国,仅仅对齐国有影响。

而齐国之所以对楚灭越没想法,主要是因为:楚怀王被张仪欺骗以后,国力衰败,秦、楚、齐三国争霸的局势变成了齐、秦争霸。这这样的背景下,楚国就成为了齐、秦争霸中的重要筹码。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实力衰弱,却依旧是个重要的助力。

二、秦灭巴蜀

巴蜀之地,因为蜀道难的缘故,中原各国对于巴蜀都是没想法的。而且巴蜀之地被当时的中原称之为戎狄之长,文化落后,山东六国对巴蜀这个地方都是嗤之以鼻的。

因此,秦灭巴蜀,山东六国并没有什么感觉。

三、赵灭中山

中山国,邻近国家是赵国和燕国。因此,赵灭中山只能对燕国产生影响。那么,燕国会对赵国进行反击吗?

不会,理由有两个:

赵灭中山国,在胡服骑射以后,经历过胡服骑射变法的赵国,已经是当时的强国。而燕国向来孱弱,一句话,打不过。

中山国,自古以来都是赵国的心腹大患。理由就是中山国在赵国腹地,几乎将赵国一分为二了。因此,赵灭中山,合情合理。

齐灭宋国

战国时期,大国消灭小国,实际上是很常见的,能够引起列国干涉的大国吞并小国之战,一定是因为其影响到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否则其他国家一般来说是不会干涉的。因为干涉的代价往往更大。

比如秦国秦昭襄王时期,魏冉执政。魏冉为了提高自己在陶邑的领土,便要越过别国的视野,攻打齐国,因为陶邑在齐国附近。此举被范雎嘲笑,因为这是远攻近交,得不偿失。

但是齐灭宋国不同。

宋国是当时商业的中心,且只是个中等国家,也就是说,宋国在战国七雄眼里,就是个香饽饽。

另外,宋国的地理位置也很好,和魏、楚、齐、赵几乎都有相连。

更为重要的是,有两个国家也对齐国十分不满,一个是秦国、一个是燕国。

燕国和齐国的矛盾在子之之乱。齐国当时趁燕国内乱,大举进犯,吞并了燕国不少的土地。燕昭王即位后,一直想着复仇。

而秦国,当时正处于秦、齐争霸的关键阶段,秦国自然乐于见得齐国倒霉。

也就是说,齐国灭宋国,几乎和大半的诸侯国产生了利益的冲突。那么五国伐齐,也就不意外了。

举报 分享 2022-04-12 07:47:17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