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蝗灾时,为何人们宁肯吃树皮草根,也不吃蝗虫?原因很简单

中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无论哪个朝代都是坚持着“以农为本”的原则,他们认为只有农业发达,国家才能富强,这是没错的,因此中国的农业一直都是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也一直秉承着“抑商重农”的政策,一直在打压着商人,认为商人是三六九等职业中最底下的阶层。

但是,中国农业虽然领先世界,但也是靠天吃饭。如果上天让这个地区风调雨顺,那么这个地区就会大丰收。反之,一个自然灾害都会让农民颗粒无收,让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一无所获。在古代,每当有天灾降临的时候,人们都会认为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人们会一直忏悔自己,祈求得到上天的原谅。

在我国古代,有过几次特大的自然灾害,每一次都会让国家伤筋动骨,让人们流离失所。明朝嘉靖二十年腊月十二月,在陕西,甘肃等地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特大地震,地震所到之地,大地崩塌,天昏地暗、土地崩坏,百姓流离失所,最重要的是人们没有粮食吃,国家也不开仓赈灾。

这一次灾害中,死伤人数达到了“八十”多万,这个数字堪称恐怖。还有一次就是大唐唐太宗年间,山西等地发生重大蝗灾,蝗灾所到之处没有绿色,有的只有孤寂的黄色,这一次蝗灾直接让唐朝粮食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百姓颗粒无收,只能吃树皮啃草根。这是我国古代最重大的蝗灾。

在史书中记载:“唐朝德宗年间,东自海,西尽河陇,蝗虫蔽天,所至草木不留,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可见,蝗虫是可以吃的。那么,古代闹蝗灾的时候,为何人们宁啃树皮草根,也不敢吃蝗虫呢?面临天灾的时候统治者一般会怎么做呢?今天就为大家揭晓。

第一点原因,那时候的“蝗虫”可以叫做是飞蝗,个头可比现在大多了,并且飞的极快,就算百姓知道这个东西可以食用,但是无奈也抓不住啊。第二点原因,手里有货。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可不比现在的人们差,甚至更聪明,古人们从前人的经历中知道,要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手中有一定量的粮食,来面对不测风云。

所以等到有蝗灾时,大多数人手中都有粮食,可以坚持一定的时间,如果蝗灾持续的时间太长,那么也是要挨饿的。第三点原因,就是古代人们的封建思想太重。为什么?中国古代是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很多的起义,但是目的却不是让百姓做国家的主人,而是推到另一个王朝,继续让自己建立王朝代替它统治人民。

究根到底就是当时百姓的封建思想太重了。面对天灾的时候,人们也是这样的认为。古人们认为,天灾就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他们要默默的承受着,并且真心的忏悔,上天才会收回天灾,而这些蝗虫便是上天派来惩罚他们的使者。在这样的思想下,人们哪敢吃蝗虫呢,只能请求蝗虫们吃的慢一些,少一些。

而吃蝗虫就是对上天的大不敬,人们只能默默承受,当然不敢吃蝗虫了。虽然百姓民不聊生,但只要统治者处理得当,完完全全可以帮着百姓度过这个天灾。下面让我们看看皇帝们是怎么做的。有圣明的,也有继续昏庸的。例如,唐太宗知道天下发生蝗灾,百姓民不聊生,唐太宗心痛不已。

不仅开仓赈灾,而且抓来一些蝗虫,当着群臣的面吃了下去,并且说到:“让那些蝗虫来吃我的心吧,别吃百姓的粮食了”,不仅如此,唐太宗日日夜夜操劳国事,并且每天都要向上天忏悔,诉说自己的过错,承认自己因为自己的成就,有一些飘飘然。希望上天可以惩罚自己,收回这些天灾。

可能是上天被他所感动,不久蝗灾便慢慢的退却了。有此明君,国家何愁不繁华昌盛啊。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统治者都是这样,元朝末年,天下大旱,江南粮食重镇几乎颗粒无收,全国百姓几乎都吃不上饭,可是元朝的统治者自然每天过着奢靡的生活,既不开仓赈灾,也不恢复生产。

百姓为了能吃上一口饱饭,被迫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天灾固然可怕,但是真正摧毁的是人心。一个国家有一个圣明的统治者,胜过千军万马。一个昏淫无道的君主,就是人世间持续时间最久的天灾。国家不灭也难。

举报 分享 2022-04-11 06:57:14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