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和火烧上方谷都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战例,虽然《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塑造成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能“借”到东风的神人,但文学创作终究不能架空史实,即:诸葛亮最终是没有能够突破曹魏的防线,实现克复中原的夙愿。
所以,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正是刘备阵营的上升期,这一阶段诸葛亮以神话般的能力算出江上有雾,是在孙刘取得赤壁之战胜利的大背景下虚构的,所以,这一虚构不仅不会违背历史基本主线走向,反而能平添诸葛亮的神人光环。
当然,说完了文学创作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假设这两场战役都是真的(草船借箭真实发生过,主角是孙权),从战场角度分析为什么诸葛亮算得出江上有雾,却算不出上方谷有雨。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在长期的农耕过程中,我国人民已经总结出一套预报气象的理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名叫“占侯家”。《三国志》就曾记载说:“时州后部司马蜀郡张裕,亦晓占候,而天才过群”。裴松之也曾记载了管辂预测天气的过程:“十六日壬子,直满毕星中,已有水气,水气之发动于卯辰,此必至之应也”。草船借箭的发生地在安徽含山县西南一百十里西巢湖,湖面起雾本是常态,对于常年“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而言,有占侯能力也没什么稀奇,所以,提前预判到江面有雾也就可以理解了。
那上方谷怎么就没预判到呢?首先是时间问题,诸葛亮设伏上方谷是个长期的过程,他并不能准确知道司马懿会在哪一天进入上方谷,因而无法提前去判断当天的天气。其次是地理位置问题,上方谷位于陕西眉县境内,史书记载,诸葛亮大军到达眉县的时间是在四月,那么虚构的上方谷设伏时间必然在四月之后七月之前(诸葛亮八月病逝)。按照四月以后眉县的平均湿度算,刚好处于湿度的上升期,但因为还没有到雨季,所以并不会形成降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才会多雨)。
诸葛亮或许能算到眉县春季干燥无雨,适合火攻,但却忘了一点,上方谷谷口狭窄,在这个地方用火攻,必然导致峡谷内气温急速上升,产生大量灰核,导致水汽凝结形成快速降雨(对流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