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不救关羽,仅仅被责备,诸葛亮一句暗示,刘备明白:刘封得死
若没有关羽败走麦城,估计刘封在历史上没有如今大的名气。
但刘封“害死”了关羽,因此被后人唾弃。
但若从《三国志》中看,刘备在最初是没有杀刘封的想法,“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
这时的刘封在刘备眼里有两项罪过:欺凌孟达,不救关羽。但刘备也仅仅“责”刘封,并没打算杀他。
但诸葛亮认为“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诸葛亮担心刘备死后,刘封难制,不如早早除掉。
若仅仅怕人反叛就杀掉他,有点说不过去。毕竟这不是演义,看到魏延有反骨,就决定杀掉。
在实际中,若真的这么干,刘备只会离心离德,不会有后来的汉中王了。
刘封之死,其实一点也不冤。下面我来慢慢分析。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从哪里收养的?
三国志只说刘封来自罗侯寇氏,这个罗侯什么来历,咱们不清楚,但《三国志》还有一句:“长沙刘氏之甥也”。
长沙刘氏,汉景帝的儿子刘发在公元前155年受封长沙王,到刘备入荆州,已经发展了300多年了。长沙刘氏在荆州的势力可想而知。
刘备当时的身份是攀不上刘氏的,那么拿个刘氏外甥当养子却是可以的。也就是说,一开始刘封就是刘备联络刘氏的“工具”而已。
若刘备没有了后代,那么让刘封继位也不是不可能。但谁让刘禅出生了呢。
事实上,刘封在刘备一系中也算不得重用。哪怕刘封在益州之战中立下功劳,也不过受封为副军中郎将。比起关羽张飞,哪怕后来的魏延,都差了很多。
我们再来看看刘封与孟达的恩怨。
刘备不放心孟达(刘璋旧将)进攻上庸,派刘封前去监视。刘备眼里的亲疏关系倒是有了。
在刘封与孟达合作期间,刘封这个副手却能屡次欺凌孟达这个上司,靠的是刘备的干儿子的身份吗?
我看不尽然,这更是刘备的旧势力,对入蜀之后加入刘备的新势力的”挑衅“与”欺压“。
孟达被欺负,自己感觉很冤,于是就投降曹丕了。曹丕当然高兴,就封了孟达建武将军、平阳亭侯。
刘封呢,不救关羽,还逼反了孟达,又被打回了成都。但刘封回成都前,孟达给了他一封劝降信。我们来看看孟达怎么说的。
孟达首先一句“疏不间亲,新不加旧”,点明刘封的尴尬地位。刘备刘禅就是亲,但刘封对刘禅来说,他才是刘备的旧人。
“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这既可以说是孟达的“离间”,也可以说是刘封的实际地位。因为刘封将来会怎么样,完全就看刘禅继位后,是否觉得刘封是个威胁了。
或者刘备认为刘封是不是个威胁。
劝降自然少不了利诱,曹魏开出了什么条件?刘封只要“弃身来东”便可“继嗣罗侯”。
加上前面孟达所说的“弃父母而为人后”,刘封的罗侯封地可能便在曹魏的地盘,那么宗族自然也在。
这就可能成为刘封被曹魏威胁的把柄。
简单总结就是:刘封既可能妨碍刘禅登基,又可能有“把柄”落在曹魏手里,随时被”策反“。这也是刘封被杀的原因之一。
我们再来说说刘备的新旧之争。
我们知道刘备夺得益州后,手下的势力大致分为旧派(早期跟随刘备的)和入蜀归降的新派(刘璋旧部的益州派)。
派系之争在哪里都不稀奇。
刘封将孟达“欺负”走,若不加以惩处,让刘备的新人怎么看?
要知道,刘备临死除了托孤诸葛亮,益州李严也在托孤名单里啊。可见刘备对新人们的重视。
我们再来看看《三国志》中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这五人,他们五人被杀或者被罢黜,或多火烧都是因诸葛亮。我们从他们的出身来看看:
刘封,刘备干儿子,荆州派。刘备赐死。彭羕,刘璋旧属,益州广汉人。有谋反意图,被马超告发,下狱处死。廖立,刘备嫡系,荆州派。因不服李严,被诸葛亮废为民。李严,刘璋旧属,荆州人。因反对北伐被诸葛亮废为民。刘琰,刘备最早跟随的那一波,豫州人。也是五人中资历最老的,被刘禅杀了弃市。
这五人可以说是刘备手下的势力代表。刘备也好,诸葛亮也好若想让政权安稳发展,那么就得让内部势力保持平衡。
尤其诸葛亮执政时期,不管是新人还是旧人,只要挑起新旧势力的斗争,都遭到了诸葛亮的废黜。
孟达反叛,关羽身死这对刘备势力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若不惩处刘封,会让这些“新人”如何想?
另外刘封“欺凌”孟达,在刘备势力里也不是个例。比如关羽瞧不起黄忠、马超,这难保不是替旧人说话?
至于刘封对刘禅的威胁,诸葛亮更怕的是将来。
打个比方,诸葛亮北伐期间,有人为了自己的”私欲“,借刘封这个刘备长子的身份闹事,这影对蜀汉的打击可小不了。
毕竟大臣反叛那叫谋反,利用刘封起事,那就是刘禅自己家里事了。毕竟俩人都有继承权的。
因此,刘封被杀,更主要的原因是刘备需要敲打一下“旧人”:”老人们“不要仗着资历欺负新人。同时安抚一下“新人”:不管新旧,我刘备都一视同仁。
刘封不救关羽倒不是主要原因了。
结合上述诸多原因,诸葛亮只能借口“刘封刚猛,不好控制”,来提醒刘备。
刘备就是混圈子出身的,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不得不杀了刘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