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究竟有多重要,让诸葛亮斩了马谡?其实换诸葛亮也不一定守住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个章节,让不少读者印象深刻,在诸葛亮的数次北伐当中,第一次无疑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当时诸葛亮就差一步,便能够去攻打长安,然而诸葛亮却偏偏安插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去守战略要地街亭,最终被司马懿攻破,导致蜀军全面溃败,而诸葛亮也丢掉了之间攻克的陇西三郡。
而马谡,也被愤怒自责的诸葛亮直接斩首,有这不由得让人产生了些许疑问,街亭当时究竟有多重要,换别人来又能够守住吗?就让我们结合一下当时的战争,好好的分析一下街亭之战的情形。首先来看看两国实力的对比,三国时期,蜀国28万户,才94万人,而同年魏国却有52万户,440万人口,从这个数量来说,蜀国自然不是魏国的对手,为何诸葛亮还敢在228年发动北伐呢?
原来在同一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魏国大司马曹休,曹休果然中计,上报魏帝以后,发动了调动了北方25万大军伐吴,然而战争却以失败告终,魏国国力大损,同时为了防止东吴反击,其中大部分军队也集中在东边,诸葛亮正看中了这个时机,率领六万人马出祁山伐魏,最开始,蜀军纪律严明,作战力强,确实打了魏国一个措手不及,陇右的南安天水安定先后被诸葛亮攻克。蜀军直指洛阳。
魏明帝曹睿也是一个有远见和雄谋的君主,他并没有慌乱,一边调动大军救援,派遣曹真至郿县防御赵云,一边为了稳定军心,亲自从洛阳到长安前线,这起到了稳定魏国军心的作用。而他启用的对付诸葛亮主力大军的主帅,并非演义里的司马懿,而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张郃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心里面清楚地很,蜀国攻克盛产粮食的三郡后,还能维持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他也没有采取被动防守的作用,等到各地援军到期,便开始积极的反攻。至于街亭,就成为了张郃进攻的重中之重。
街亭位于如今秦安县厅东北45公里的陇城镇一带。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险要,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当时魏国的军力为多少?根据《三国志明帝纪》写到,曹睿“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此时魏国部队的人数依然不如蜀国,但是在曹睿部署的情况,也能够分庭抗礼。这五万人,虽然没有说明部署,但是从资料可以考证,进攻街亭据点的,应该是重中之重,因为《汉晋春秋》诸葛亮曾经自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事实上,诸葛亮在祁山、箕谷对峙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的部队全部要多于敌人,那么魏国剩下的人,也应该就在张郃的带领下进军街亭。诸葛亮又在街亭安插了多少人呢?小说记载的是2.5万人,然而正史上,马谡带领张休、李盛、黄袭共四部驻守街亭之上,而王平所带领一部,只有1000人,综上分析,蜀军驻守街亭的人,不会超过5千人。
这也就说明,诸葛亮虽然知道魏国有可能要打街亭,但是在他的心目中,这种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因此也没有太重视。而马谡恰好对上的,是张郃带领的精锐主力部队。如此一来,魏国以优势攻击蜀国的防守薄弱之处,其胜负也就可以预料了,古代战争,谋略虽然重要,但是是建立在实力上的,如此少量的兵马,即便是放诸葛亮前来,恐怕也不能够守住吧!但是为何诸葛亮还是要斩了马谡呢?因为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指挥调度,放弃水源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邑。(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而他还丢弃士卒不管,擅自逃离,这样一来,自然成为了街亭之战失败的头等罪人,如果马谡即便不取胜,坚持的久一些,蜀国也不至于全线溃败,损失惨重,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这场战役诸葛亮和全体蜀国将士同样是有责任的,为此诸葛亮自贬三级,赵云等人也遭到降职。事实上诸葛亮以一州之力,对抗整个中国北方,本来就是走钢丝的事情,他承担不起失败的损失,棋差一招便满盘皆输,相反国力雄厚的魏国却能够游刃有余,这也注定了诸葛亮北伐很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