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剃了头战斗力变强了?也不过如此而已!

其实有个特别奇怪的论调就是“明军剃头之后战斗力爆发”这句话似乎广为人接受,然而这句话的逻辑就是建立在军人在明朝是受害者这一推断的基础上,实际上也还是“在李氏朝鲜,贱民不算人”这一思维模式之内,大家伙的意思是明朝的苦大兵们到了清国就待遇好了,就找着救星了,然而奴隶乞丐军户把头一剃,一下子战斗力狂飙从山海关一直打到磨盘山。

不是说那被欠饷了好几年的明国苦大兵没有,有,可是明末相当一部分明军的常态是啥?

“崇祯二年(邓杞)以兵入卫复遵化先登,升副将.....所将多川、浙人,不长于驰突,而能结营屯,习火器,贼不敢辄攻之。兵士善扰民,或时劫货。”

“(崇祯四年七月)是月,山西总兵尤世禄纵兵掠阳城,张起鹏妻王氏不受辱,堕楼自杀。”(以上两则出自《怀陵流寇始终录》)

南明军队。

“(盘踞于遵义地区的明参将王祥)其始也,每家给免死牌一张,需银若干两;其继也,每牛给牛票一张,需银若干两。未几,而牵其牛,掠其人,掘其粮,焚其室。胥西南之民而兵之,朝而负耒,夕而荷戈矣”

马应试,原明朝沪州卫指挥佥事,任游击,据守泸州地区,大肆搜杀焚掠,“江安、纳溪、九姓(九姓司在今沪州市)等处俱遭蹂躏”,经常活动于泸州至富顺地区。

(以上两则出自《南明史》)

所以说在乱世,最重要的是能否有活下来(甚至是是活得好)的资本,明朝苦大兵们有资本吗?有,他们手上的刀,身上的甲就是他们的资本。大明朝廷不发军饷行啊,人家要么直接武装索饷,要么直接不干了“(崇祯四年)三月戊戌朔。部兵三百人哗,索饷,显祖与监视内官孙霖慰止之。”还犯得上消极怠工吗?

明军。

再说了,欠饷已成常态的明朝军队,战斗力就一定会下降吗?

“癸丑,太监刘元斌击混十万等贼于堰城。”

“丁巳,总兵黄得功击贼光山、固始间,四日三胜,得级.三千。癸巳,又大破贼于舞阳有旨叙赉,文灿引为己功,上不许。”

“己已,贼破桐城关厢,抚臣史可法遣刘邦域击走之。”

“九家贼曹操、整齐王、摇天动、左金王、混世王、满天星、过天星,此时在蜀境。南营、九条龙等屯于光山、固始闻。熊文灿率总兵左良玉等击败之,斩级数千,贼奔开顺。开顺在六安西百二十里,西可犯南城,南可犯霍山。”

清军绿营。

随便翻翻任何一本明末史料,都能扒拉出一大堆明军花式吊锤这群流贼前同行的记录,北方局势真正崩盘都崇祯十五年了。而虽然清(后金)军是高于明军,广宁、宁远、锦州、大凌河、关内四城、包括最后的松锦,清军也不见得就赢得轻轻松松,而翻车的记录也不是没有,最典型的例子,你们不喜欢袁嘟嘟,咱就不说宁远宁锦,说广宁西平堡、关内四城、大凌河、松锦哪一战清军没吃苦头?

是没战斗力吗?不是,所以说就是剃了头之后这些家伙的战斗力也就是原水平。别管前辽军也好,入关之后投降的也好,咱们以李成栋(原高杰部将)举例,这人1645年投降,1648年反正,1649年在攻打赣州的时候战败,落水淹死。

八旗。

总有人说这人把辫子剪了战斗力也弱了,可就没人想想这人在反正之前打过什么硬仗啊?灭弘光,打扬州有他,然后屠嘉定,进攻广东擒杀唐王朱聿鐭(还是偷袭广州,然后“内兵登城战一昼夜,擒斩清游击王士选”,最后又出了内应,广州才崩溃)直到1648年之前,李成栋打过什么真正的硬仗吗?左良玉部将徐勇,也是弘光灭亡之后投降的,看看这位在1652年被孙国主灭掉之前打的都是些什么人,顺治二年打蕲黄四十八寨抗清义军,顺治三年打欧应衢(这人不清楚)、周文江(原先造明朝反的)十月份被忠贞营打败,在长沙困兽犹斗,直到1649年清朝大军来援救,干掉了自己的老领导何腾蛟,最后1651到1652被孙国主(可望)接连重拳出击,徐勇被斩于辰州城。

清军。

这水平很高吗?也就是那帮镇压流贼的明军正常水平而已,遇上硬碴子就被暴打一顿,然后被收走。

卫所军。

所以说,早期清军绿营多出自于镇压流贼的明军,是有战斗力的,在崇祯十四年到崇祯十七年北方瓦解的大环境之下纷纷当了墙头草,所以清方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之多的兵力,对抗战斗力低下的真正的南明老卫所兵和滥竽充数的募兵,甚至就是起来反抗的百姓,自然百战百胜(其实也不尽然,参考刘良佐在江阴被暴揍)遇见真正有战斗力的顺西余部和各路反正军(其实也都是原来的同行),这群家伙的唯一优势也就是背后的大清国充沛的人力物力了。

举报 分享 2022-03-27 10:00:42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