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李亨到底为什么要在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肃宗李亨在安史之乱时篡夺了唐玄宗的皇位,安史之乱唐玄宗一行人逃出长安之后,经历了马嵬坡兵变,这个时候唐玄宗其实就已经大权旁落了,安史之乱归咎原因还是因为唐玄宗任用安禄山和杨国忠,特别是杨国忠,在杨国忠最得宠的时候,太子李亨在他面前都要谨言慎行,所以在马嵬坡之变后,太子李亨肯定得抓住机会继位登基称帝。

李亨“篡位”是很多因素综合到一块导致的结果,开元26年李亨被正式册立为太子,本来这应该算是一件喜事,但是从李亨被册立太子时就开始进入了政治斗争的核心区域,不论是最开始的宰相李林甫,还是杨国忠,来自宰相的势力始终是太子李亨最大的威胁,所以在李亨和李林甫,杨国忠的政治斗争过程中,李亨始终是处于弱势的地位,也许是因为唐玄宗想要磨炼一下李亨,或者是唐玄宗并不想看到李亨过早的拥有自己的党羽,这也让李亨对唐玄宗有些心怀不满。

李亨从册封开始就被李林甫暗中监视,仅因为李亨和韦坚(御史中丞),皇甫惟明(河西节度使)交往密切,就诬陷韦坚和皇甫惟明“欲共立太子”,将锋芒直指太子李亨,李亨只得休了太子妃韦妃,来让自己摆脱和此事的干系,后来李林甫又诬陷太子妃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说杜有邻要谋害妻子的家人,想要再把争端引到太子身上,这件事导致太子很多手下都受到牵连,杜有邻也死在了这次冤案之中,李亨又宣布和杜氏离婚,再次躲过一劫。

后来太子李亨又娶了唐玄宗姨母的孙女为妻,这桩婚事是唐玄宗指示的,他是想让太子稍微放松些,表示自己并没有废太子的意思,但是却让李亨更加谨慎,后来太子好不容易熬到了李林甫死了,但是好景不长就来了个更难搞的杨国忠,李亨还是照样得小心谨慎,这样又熬了三四年,终于安史之乱爆发了,安禄山大军一路东进,很快长安陷落了,李亨等到了自己的机会。由于唐玄宗出逃仓皇,所以随行的部队就只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两千人是太子李亨的人,这就给了李亨发动政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当唐玄宗和随行队伍逃到了马嵬坡,他和陈玄礼策划发动了马嵬坡兵变,杨国忠父子被乱刀砍死,杨贵妃被逼自缢,也许李亨发动马嵬坡兵变还有更进一步的目的,但是陈玄礼在在唐玄宗处死了杨贵妃之后,率军表态效忠唐玄宗,随行士兵也得到了唐玄宗的安抚,这使得李亨此时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但是马嵬坡兵变也代表这唐玄宗权利的衰落,这也是太子李亨开始准备接班的起点。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

唐玄宗在马嵬坡兵变之后,执意要入蜀地避祸,但是大臣们坚决反对,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安禄山大军乘虚而入,甚至造成中原分裂,但是唐玄宗并不听劝告,这时太子李亨选择了留下来,其实经过马嵬坡兵变,李亨也不可能在随唐玄宗前往蜀地,所以唐玄宗和李亨便由此分道扬镳了,当李亨一行人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之后,大臣不能群龙无首,李亨在一番准备之后,正式在灵武城登基称帝,改年号为至德,并尊称唐玄宗为太上皇,这时的李亨,已手握兵权,登基当日便派使者通报了远在蜀地的唐玄宗。

唐玄宗也无计可施,总不能说自己的儿子犯上作乱吧,再说安史之乱被自己搞出来,现在还没平息,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了退位当太上皇了,李亨上台后,立刻宣布全面平叛,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各地战乱不断的局面,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已经无力治理国家,李亨在安史之乱“篡位”,只是在合适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罢了。

举报 分享 2022-03-16 11:10:07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