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航海第一人郑和,一生境遇凄惨,但功绩彪炳青史!
洪武十四年傅友、蓝玉奉朱元璋之命远征云南,明军势如破竹,仅用半年时间就平定了云南全境,战后很多儿童成为了战俘并被阉割成为了太监。
明成祖朱棣
年仅11岁的马三保正是这些不幸孩子中的一员,从此这个年仅11岁的少年,开始跟随明军征战四方,北方的风雪,大漠的黄沙,处处都留下了他的痕迹,然而悲惨的遭遇不但没有磨灭他心中的希望和信念,反而让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在度过五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后,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这个人就是朱棣。可当时的朱棣还是燕王,他挑选马三保做自己的贴身侍卫,从此马三保就跟随朱棣左右成为了他的亲信,并在之后的靖难之役中出生入死立下大功。
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后,立刻封马三保为内官监太监,这已经是内官的最高官职,永乐二年朱棣又给予他更大的荣耀“赐姓郑”,之后他就改名为郑和。朱棣安排郑和出海,有两个目的不仅要寻找靖难之役中消失的建文帝,还肩负着威服四海,胸怀远人的使命。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在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的征程,郑和明白自己此次所负的使命和职责,但是他并不知道此时此刻他正在创造一段历史,将会被后人永远的传颂。
托当年一代枭雄陈友谅的福,朱元璋对造成技术十分重视,在朱元璋的鼓励的之下明朝的造船工艺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据史料记载,当时郑和的船只中最大的叫宝船,这条船到底有多大:“大着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着长三十七丈,一十五丈。”而且这条船有十二张帆,它的锚和舵也都是很大。
种种数据来看这条宝船相当于现如今的航空母舰。这条宝船也就是郑和船队的主力船。此外还有专门用于运输的马船,用于作战的战船,用于运粮食的粮船,和专门在各大船只之间运人的水船。
郑和率领的就是这样一直舰队,舰队之名实在是实至名归。据统计郑和出海带的将士卒总共两万七千八百余人。从人数来看这支船队无论如何都不像是去寻人或者办外交的,倒是很让人怀疑是出去打仗的,但是事实这确实是一支友好的舰队,所到之处没有战争和鲜血,只有和平和友善。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才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
郑和的船队向南航行,首先到达了占城,然后至占城南下半个月之后到达爪哇,郑和的船队到达此地以后本想继续南下,谁想一场悲剧让船队被迫停止。而郑和也要面对他的航海生涯中的第一次艰难考验。
当时统治爪哇国的有两个国王东王和西王,互相之间开战,东王战败西王追杀,不凑巧的是郑和的船队正好路过东王的领地,西王手下的人杀红眼了,竟然杀了船队上岸成员170多人,郑和手下的士兵知道后十分愤怒和激动跑到郑和面前声泪俱下,要求就地解决西王。
郑和很愤怒完全有理由去攻打这位西王,而且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郑和的队伍装备了火枪火炮等先进武器,而对手不过是当地的土著,只要郑和一声令下,将轻易获得胜利,并为死难的船员报仇雪恨。
但是他没有下达命令,镇定的告诉下属如果我们现在开战自然可以取得胜利,但是那就偏离了下西洋的原意也会耽误船队的行程,更严重的打败爪哇的消息传到西洋各国就会受到怀疑,也就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还派部下去西王的驻地交涉此事,西王知道自己的人杀害了大明的人后立即派使者去郑和处反复解释是误会,还命令手下连夜去明朝谢罪。
朱棣知道了这件事后称赞了郑和,并狠狠地2教训了西王的使者,还让爪哇赔偿六万两黄金。但是两年之后爪哇使者忐忑地拿着勉强凑到的一万两黄金,却得到了他意想不到的结果。
看到爪哇使者拿来的一万两黄金之后朱棣明确地告诉他们“我早就知道你们是拿不出来的,也不是真的让你们拿出黄金来,只不过是想让你们知道自己的罪过而已。”
朱棣的这一表示完全征服了爪哇,自此之后爪哇每年向中国进贡。在经过这段风波之后是一路南下,先后经过苏门答腊西兰山等地,一路与西洋各国交流联系并开展贸易活动,这些国家也纷纷派出使者跟随郑和的船队航行,准备去中国向永乐皇帝进行朝贡,带着贸易得来的物品和各国的使者郑和到达了此次航行的终点——古里。
古里也就是今天印度的科泽科德,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由于古里的统治者曾经多次派使者到中国朝贡,并向中国称臣。
永乐三年明成祖给古里统治者发放诏书正式封其为国王,并赐予印诰等物,可是诏书写好了却送不过去,受封的这位国王还在印度,所以郑和这次是带着诏书来到的古里,他拿着诏书以大明皇帝的名义正式封当地统治者为古里国王,从此两国关系更加紧密。此后郑和下西洋皆以此地为中转站和落脚点。
封赏过后郑和准备回航,他带着属下和当地人一起建立了一座碑亭,并且刻上了碑文用来纪念这段历史。
让郑和没有想到的是美丽的古里是他第一个海航的终点,也是他传奇一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