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频频爆发的农民起义让隋朝随时濒临灭亡。而在一众起义军中,由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被认为是战斗力最强的起义军,频频重击隋朝,瓦解隋朝军事、经济。只是正当瓦岗军正日益强大时,他们由于自身的内部矛盾溃于解散。
虽然最终溃于解散,但因瓦岗军在长达7年的作战中对隋朝造成的重创,让隋朝摇摇欲坠。后世称,李渊和李世民应当感谢瓦岗军,如果不是他们牵制了隋朝大半余力,唐军又如何趁虚而入,迅速瓦解隋朝势力。
当瓦岗军解散后,瓦岗军的领导人李密以及徐世勣等人归降李唐,为李唐效力。
值得一说的是,徐世勣虽然已经归降李唐,但他有一个好友,却没有同他一起归降李唐,而是在李密败于王世充后,一直追随王世充。此人是单雄信,对于此人不同于好友徐世勣之举的原因,隋唐演义中有过解释。愿意李渊在太原遭到追杀时误杀单雄信的哥哥,自此,单雄信发誓不投降李唐。
虽然为两个阵营,但单雄信的军事能力是颇受认可的,资料记载,单雄信外表雄壮骁勇善战,勇武过人是难得的将才。不过,此人最终结局悲哀,在王世充被李世民打败后,被李世民下令斩首。而他与李世民之间,还有着一段恩怨。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出兵迎战直逼李世民,如果不是徐世勣及时制止,李世民在攻打洛阳时就会命丧其手。
不过,这也直接造成了单雄信日后的悲剧结局。公元621年,李世民大败王世充,下令将单雄信一干人等杀害。尽管徐世勣为单雄信求情,但李世民都不为所动。徐世勣称,此人不能杀,否则大唐后患无穷。最终,忠义两难全,徐世勣只得承诺在单雄信死后照顾其家人。
李世民为何不顾徐世勣劝阻执意杀了单雄信?再者,李世民不是求贤若渴吗?一个任用贤能的人,为何偏偏杀了单雄信。其实,这跟上述中,李世民曾差点命丧单雄信之手有关。但也有声音反对,李世民毕竟是开创了贞观盛世的一代帝王,如若只有这点肚量,如何坐拥天下,让朝堂大臣心服口服?
单雄信之死,或许还跟此人曾背叛过李密,投降王世充有关。于李世民而言,他可以容忍自己曾差点丧命于单雄信之手,但为了免于后患,李世民最终将其斩首。
至于徐世勣所说的后患无穷,200多年后,单雄信的后代加入了黄巢起义军,导致大唐国力大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