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个个都很优秀,为何最后选择刘弗陵继位?
汉武帝29岁才得子刘据,被立为太子的刘据为什么最后被逼自杀?
其实汉武帝这个人是挺没有劲的,虽然口碑很好,但是我很不喜欢。
中国有一个成语故事叫“金屋藏娇”,讲汉武帝在四岁的时候,其姑姑刘嫖,也是西汉第一长公主问汉武帝刘彻愿不愿意娶她的女儿陈阿娇(汉武帝的表姐),汉武帝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这个故事出自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并不能代表正史,但是本来汉武帝时无缘继承皇位的,在获得了刘嫖的支持下,汉武帝最终继承皇位,可以说汉武帝的这个皇位跟陈阿娇是脱不开关系的。
结果后来,汉武帝因为陈阿娇不能生,最终把她给废了,小的时候是心机男,长大之后就是负心汉。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一般在位时间长的君主,子嗣都非常多,像朱元璋、康熙这样的,都是几十个儿子,唯独这个汉武帝,在位时间不短,子嗣却特别少,只有六个儿子。我们权且都当汉武帝平时都很忙。
要说汉武帝儿子当中,我觉得对汉武帝意义最大的就是刘据,要知道汉武帝到29岁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在当时都有大臣质疑皇帝的能力,是不是应该搞个养子什么的?
一直到29岁的时候,卫子夫才为汉武帝生下太子刘据,汉武帝当即立卫子夫为皇后,不久立刘据为太子,仿佛就是在打破质疑,老子还是好用的!
从历史资料来看,刘据当太子期间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而且人娘家卫氏家族虽然出身寒微,但是在当时那也是屡立战功,尤其是卫青、霍去病对西汉的对外战争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按照道理来说,就冲这个外戚,刘据的皇位都跑不了,结果意外还是发生了,随着刘据年龄的增长,汉武帝对刘据却不那么喜欢了,原因就是这个儿子“不类己”。
汉武帝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啊!
在萌生了这种对刘据不满的情绪之后,汉武帝有点想换了太子,但是又有点不敢,为什么汉武帝会“不敢”呢?就是因为刘据的外戚势力实在太强大了,就连汉武帝都十分忌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汉武帝宠幸钩弋夫人生下“类己”的刘弗陵后,换太子的欲望就越来越强烈了,等到卫青和霍去病先后去世,换太子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后来就发生了巫蛊之祸这场政治灾难,巫蛊之祸一开始就把对象瞄准了卫氏,最终一步一步逼得刘据在无法自证清白的情况下,不得不造反,其实目的很明确,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是我还是认为这就是汉武帝一手策划的。
当然,这种造反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被反复预演,所以,刘据的造反轻而易举地被镇压了。
汉武帝为何会在临终之前选择刘弗陵为太子?
关于这个刘弗陵,那就有得说了,刘弗陵是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与钩弋夫人所生。
这个钩弋夫人被史书记载的很神秘,据说在没见到汉武帝之前,手只能握拳伸展不开,直到见到汉武帝之后,手就能张开了,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玉钩。
汉武帝十分欢喜,就把她给收了,并且取名为钩弋夫人,汉武帝对钩弋夫人有多宠爱呢?特意给弄了一个钩弋宫,让钩弋夫人来住。
钩弋夫人也没有辜负汉武帝,让六七十岁的汉武帝,还能够晚年得子,在怀孕十四个月生下刘弗陵。
在中国古代,人都喜欢老幺,尤其是这种老来得子,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尤其是这个刘弗陵还是怀胎十四月。
可以说,关于钩弋夫人和刘弗陵的传说很多,而且是被记录在史册中的传说,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为刘弗陵造势,古代人很单纯,皇帝说什么,必然都相信,像手里握个玉钩,怀孕十四个月这种鬼话都能信。
在刘据被逼自杀后,汉武帝的那些儿子也开始蠢蠢欲动,显然他们压根就没有明白汉武帝为啥废了刘据,还以为他们也会有机会。
刘据死后,汉武帝的第三子,当时就坐不住了,在封地直接上书,要进京担任皇宫保卫,汉武帝得知后大怒,直接把给传信的人给剁了。
还是汉武帝的第四子刘胥看得明白,这压根就不是一个好的差事,整不好连命都没有了,因此,成天就花天酒地,当然也从未在汉武帝的考虑范围之内。
汉武帝的第五子刘髆是李广利的侄子,相对来说,还有一定的势力,在李广利的谋划下,想要立刘髆为太子,结果事发,李广利直接投降了匈奴,刘髆自然也就没有机会了。
汉武帝可以说是为刘弗陵的登基扫清了一切障碍,刘弗陵的哥哥们几乎都被怼够呛,自然也就不敢想了。
为了让大臣知道自己的想法,多次暗示群臣,自己要立刘弗陵为太子,当然,在汉武帝快要不行的时候,年龄只有八岁,太小了,刘弗陵面对的最大威胁就是钩弋夫人,所谓子少母壮这样的环境很用意产生吕后专权这样的情景,最后汉武帝一波带走钩弋夫人。
可以说,汉武帝对刘弗陵的爱,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当然为了让刘弗陵即位,自己也干了很多会铭记史册被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