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忌惮他,却找不到理由治罪,最后却被儿子连累
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数,以草民出身登基称帝的人,在未崛起的时候穷困潦倒,就连吃饭都是问题,也不识字,除了种地没什么生存本领,因此只能离开钟离村,出外面讨生活,一路上挨过饿,也被人鄙视过,最后只能寄宿在寺庙里,混口饭吃。
但好景不长,寺庙也混不下去了,反而激发出他的志气,便从军当兵,至此一发不可收拾,不知怎地,朱元璋在战场上,死的人不少,他却一直无事,慢慢的便升了大官,纠结了一帮兄弟,半生南征北战,成了开国皇帝。
不得不说,朱元璋前半生,可以说是很传奇的,但当了皇帝后,他的一些问题便显露出来,其一没文化不识字,其二疑心病过重,其三心狠手辣,他不但对敌人狠辣,对自己人也从不手软,因此有了明朝初期的四大案。
话说朱元璋虽有才能,但如果没有这帮老兄弟辅佐,他哪能当得了皇帝,也许在开国之后,有些武勋贵族因为特权,犯了不少违法违纪之事,也确实该杀,但有些功勋郝郝,甚至帮他挡过刀的存在,也不至于如此绝情,但朱元璋就是做了。
其中有许多功勋排在前列,有文臣也有武将,其中之一就是傅友德,他虽然没有徐达那么高的功绩,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做到三军统帅,但也是武将中数一数二的存在,在局部作战上可称第一,朱元璋也曾这样称赞过他,说:“友德功为诸将第一”,后来傅友德被封为颖国公,其儿子之一傅忠,被朱元璋许配了一位公主。
这年,太子朱标因病去世,因为某些原因,对历史有一定了解都明白,其实蓝玉成了弃子,又是以谋反罪名杀害,其实大多数功臣都是以谋反罪,为由头抄家灭族的,但傅友德一生忠心耿耿,为朱元璋南征北战,立国后也没犯什么忌讳,不结党营私,也不违法违纪,朱元璋虽因为傅友德,与蓝玉走的近很是忌惮,但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治傅友德的罪。
在《高帝功臣公侯伯表序》中,是这样说“然至蓝氏之诛累,而几若扫矣。夫以冯宋公、傅颖公之雄,而卒不免死嫌。”虽然蓝玉功劳很高,但傅友德作为开国功臣,比之蓝玉只高不低,开国功臣点明了一切,但依旧逃不过朱元璋的杀心。
洪武二十七年,此时的傅友德位高权重,且婿朱济熺藩王国地处山西,在山西一带与土皇帝没区别,但整因如此朱元璋更忌惮,但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但在这年十一月,召集文武大臣举行大型宴会,众大臣也陆续到场,傅友德也不例外,他还带上两个儿子,本来一切安好,但他的儿子们作为护卫身份入场,却犯了不该犯的错。
让朱元璋当场大怒,找到由头针对傅友德,原来傅让没有遵守相关规定,竟然没有佩戴剑囊便入场了,是个可大可小的问题,因此傅友德想要赔罪,但刚站起来想要请罪,但让带有偏见的朱元璋,认为其敢站起来说话,对自己不尊重,一怒之下说道:“你儿不敬,携其首至。”
这一变故,让这个热闹的宴席,顿时冷场,直到傅友德提着两个儿子的人头进来,众大臣倒吸凉气,而朱元璋竟说道:“你怎么忍心?”傅友德听到这诛心之言,再也忍耐不住,说道:“不过欲吾父子头耳。”
傅友德能封国公,也不是无脑之人,且是人都有尊严的,傅友德这气实在难以下咽,但又毫无办法,只能拔刀自刎。傅友德这么干脆,反而惹朱元璋生气了,直接把傅友德家属全部流放到辽东、云南等地。这对忠心的有功之臣来说,实在是太不公了。
一代名将,功劳苦劳一生,最终逃不过被逼死,也让我们对卸磨杀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不得不说的是,这就是所谓的坑“爹”吗?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