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3次托孤,孙策和刘备很成功,为何曹叡托孤司马懿失败了

三国中,出现了多次托孤,但总的来说,大多数托孤是成功的,只有曹叡托孤司马懿,相当失败。

一、孙策托孤孙权

孙策是江东少主,他年纪轻轻,就连灭强敌,夺得了江东六郡,但可惜,他在夺取江东的时候,也结下了不少仇家,最终在打猎时,被仇家射杀。临死前,他需要为江东找一位合适的主公。

孙策虽然是江东之主,但江东周边,群狼环伺,曹操、袁绍、刘表等枭雄,都对江东虎视眈眈,想将其据为己有,所以孙策不能将江东交给他年幼的儿子,不然不但保不住江东,他们家族也可能会遭遇灭族之祸,所以孙策将江东留给了弟弟孙权,还安排张昭和周瑜两人负责孙权。

“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张昭和周瑜都很有才能和威望,但相对来说,托孤于张昭,是比较失败的,张昭是江东世家大族的代表,他在曹操南下之后,为了江东士族的利益,他劝说孙权投降曹操,不过周瑜却主张抵抗到底,还帮助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

孙策死后,孙权在周瑜、张昭的辅佐下,不但保住了江东,还让江东更强大了,可见他的托孤很成功。

二、刘备托孤诸葛亮

刘备四十岁之前,和曹操、袁绍等枭雄相比,可以算是一无所成,连自己的一块立足之地都没有,但刘备的志向不亚于他们,他一直想着“匡扶汉室”,他最终在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的帮助下,拿下了荆州、益州和汉中,和孙权、曹操三分天下,具备了和曹操、孙权扳手腕的实力。后来,曹丕逼迫汉献帝将皇位禅让于他后,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国祚,也在蜀地称帝了。

刘备称帝之后,由于战略失误,他为了夺回荆州,以及给关羽报仇,发动了伐吴之战。可惜,在夷陵惨败给了江东,这让刘备“匡扶汉室”的梦想破灭,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就病逝白帝城了。

刘备临死前,将诸葛亮和李严安排为了儿子刘禅的托孤大臣。随后,在内斗过程中,李严输给了诸葛亮,被刘禅罢免了官职,诸葛亮实现了大权独揽。虽然诸葛亮成了“权臣”,但他同样也是一位贤臣和忠臣,他辅佐刘禅期间,尽心尽力治理国事,他还为匡扶汉室,率兵北伐等,为蜀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诸葛亮像为刘禅遮风挡雨的一棵大树,是一位很可靠的辅政大臣。

三、曹叡托孤司马懿

曹丕去世后,将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安排为了儿子曹叡的托孤大臣,这让司马懿开始掌握大权了,但由于有曹休和曹真这2位曹魏宗亲将领压制,司马懿在曹魏的影响力较弱,对曹魏江山构不成威胁。随着曹真、曹休的病逝,曹叡为了对抗诸葛亮,只能重用司马懿,这让司马懿的权势欲盛。即便如此,由于曹叡是个很有能力的皇帝,司马懿也没能力篡夺他的江山。

曹叡和他的父亲曹丕一样,都是个短命君王,他在35岁时,就因病去世了。临死前,他将曹爽和司马懿,安排为了儿子曹芳的托孤大臣。曹芳虽然是个皇帝,但由于是个小孩,所以朝堂的斗争,他就成了看客。曹叡去世后,曹爽和司马懿,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司马懿久经沙场,城府极深,谋略老道,年轻稚嫩、才能不佳的曹爽,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但曹爽凭借着自身曹魏宗亲的身份,以及其他曹魏宗亲的支持,让他和司马懿的较量中,长时间占据上峰。

在和曹爽的斗争中,司马懿选择了以退为进,他通过装病,主动向曹爽示弱。司马懿通过高超的演技,骗过了曹爽,让他以为司马懿已经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了,所以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

后来,曹爽、曹芳等人一起去高平陵祭祖,司马懿抓住机会,果断发动政变,控制了朝堂。此时,曹爽手中还有皇帝曹芳,他可以以曹芳的名义,调动天下兵马来勤王,让他们一起征剿司马懿。虽然曹爽未必能打过司马懿,但他至少还有一线生机,可惜,曹爽选择了不战而降。

投降后,曹爽等人被司马懿诛杀,曹芳沦为了司马懿的傀儡。这之后,曹魏皇帝,忠于曹魏的文臣武将,不断发动叛变,试图从司马家族手中夺回曹魏江山的控制权,但都被司马懿,以及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平定了,到了司马炎手中后,他废掉曹魏皇帝,自己称帝了,建立了晋朝。曹叡将司马懿安排为儿子曹芳的托孤大臣,却让曹魏丢了江山,可见他的托孤极其失败。

举报 分享 2022-02-22 07:51:20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