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明知诛杀恩师晁错,七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要将其腰斩?

错了,汉景帝就是认为杀了晁错就可以让七国退兵,所以将晁错当做替罪羊抛出去的,而根本不是什么“明知杀晁错七国不会罢兵”,他要早知道,晁错未必会死。

(晁错)

虽然汉景帝算是个不借的明君,和汉文帝一起开辟了“文景之治”,但光从人品上来说,也不是什么好鸟。

我们知道,汉初实行的是封建制和郡县制二合一的制度,这是刘邦分析秦亡的经验做出的“创举”,他在京城周边实行郡县制,在边远地区分封刘氏子孙,设立诸侯国,认为这样一旦国家有事,这些刘氏子孙们可以帮助平叛,汉朝江山永固无虞。

分封制相比与郡县制,是一种落后的制度。它最大的毛病就是中央政府允许一些“独立王国”的合法存在。

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一定的自治权,特别是大诸侯国,人多,地盘大,资源多,很容易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对中央政府始终是个大威胁。

在权力的诱惑下,诸侯王们实力增强后,有几个会一直对中央政府忠心耿耿,至死不变的?

靠血缘关系维系政治,只能说是太单纯和幼稚的想法。

刘邦在的时候,可以镇得住这些子孙,刘邦一死,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慢慢暴露出来了。

而汉代初期实行以“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治国,客观上也放任了这些诸侯国的膨胀。

一些别有用心的诸侯王招纳人才,网罗党羽,或与朝中大臣勾结,十分嚣张。

在西汉的这些诸侯王中,吴王刘濞的实力是最强的。他在吴国开铜矿铸钱,生产国家专卖的食盐,吴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刘濞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汉文帝时,刘濞的儿子与太子刘启在下棋时发生争执,刘启失手将吴王太子打死,刘濞更是恨之入骨,在此时就深深的种下了造反的种子。

汉景帝登基前,与他的太子家令晁错关系很好,晁错帮刘启分析过分封制的弊端,建议“削地控藩”,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建议景帝削夺诸侯王的封地,解决这个毒瘤。晁错认为,消藩祸小,不削祸大。

汉景帝在晁错的建议下,拿吴王刘濞开刀,首先削掉了吴王封地中的会稽和豫章两个郡,又削了楚王、赵王、胶西王等诸侯王的若干封地,动作幅度很大,触犯了诸侯王的利益,终于爆发了地方与中央的直接对抗——“七国之乱”。

诸侯王们并不敢直接造反,他们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七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兵指长安。

此时的汉景帝慌了手脚,将晁错抛弃了。公元154年正月,景帝宣晁错入朝商议政事。

毫无防备的晁错穿好朝服,行至东市时被中尉陈嘉就地拿下,迅速铡于铡刀之下。

晁错死的时候,还是穿着朝服的,他根本无法相信,自己会不经任何突然之间被杀。

晁错之死,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他自己身上。削除诸侯王的势力,让国家归于中央政府统治,这一点并没有错。

但是晁错本人是个战略家而不是个战术家,他的削藩太快了,动作太大了。

削藩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多大,也许晁错没有认真想过,他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可以依靠皇权能让诸侯王们臣服,并没有做好诸侯王们不服反叛的预案。

他也许根本没有料到诸侯王们敢起来造反。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没有做好准备和妥善安排的情况下,实行激进的政策,遇到变故又没有解决办法,所以说晁错的死,既冤也不冤。

(汉景帝)

当七个诸侯国宣布“清君侧”的时候,我们的晁错大人只有两个对策,一是让皇帝自己上,“上自将兵而身居守”。这种脑洞大开的建议也只有晁错能说出来。

让皇帝上阵,晁错自己在后方总揽一切,你这是想干什么?

在汉景帝看来,也许诸侯王们真的可能是要清君侧,晁错莫不是要造反?

第二个建议是吴国附近的土地法,只要他们出兵,给他们算了。这又是个没经过大脑的馊主意。

要求削藩的是你晁错,现在人家一起兵,你就要把土地给人家,如此出而反而,皇权的威严何在,你将皇帝置于何地?

所以汉景帝对晁错的建议十分不满,也在情理之中。晁错自己作死的第二个原因是他锋芒毕露,不能容人。

他有一个政治对手叫袁盎,晁错大权在握时,就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心想弄死袁盎。

可是袁盎也是景帝很信任的大臣,本身并无什么过错,只是性格上和晁错不合,有过争执而已。

所以在诸侯王们叛乱时,袁盎等来了报复的机会。正是他建议景帝杀掉晁错,使七国无出兵的正当理由,让景帝占据道德至高点,化解这场危机。

客观上来说,我们不能怪袁盎,毕竟是晁错先想弄死他的,袁盎找机会报复是很正常的事。

(七国之乱)

当然,景帝也要对晁错之死负责。毕竟削藩是最符合景帝利益的,晁错也是在他的支持下进行削藩的。

现在遇到问题,领导一推了之,让晁错出来顶罪,是比较卑鄙的做法。

晁错之死,并没有让七国罢兵,可见所谓“清君侧,诛晁错”只不过是一个政治幌子,诸侯王们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与中央政府对抗的。

但是幸好中央政府很强大,只经过了几个月就平定了这场叛乱。

叛乱平息后,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景帝趁势收夺各诸侯国封地,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景帝采用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计划,先后分封了十几个皇子为诸侯王,诸侯王的实力大大削弱。

汉武帝时用"推恩令"进一步削减诸侯王的地盘和实力,最终解决了分封制给汉朝带来的威胁。

举报 分享 2022-01-19 12:00:42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