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奸臣蔡京与高俅的下场如何?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商品经济在这一朝代得到了充分发展,非常活跃。作为持续了近三百年之久的政权,宋朝的历史对大家来说,肯定都不会特别陌生。“杯酒释兵权”,“靖康之乱”等故事,都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而精忠报国的岳飞、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以及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人物,更是家喻户晓。

可是“天水一朝”并不全是尽如人意的,它不仅被“弱宋”二字给盖棺定了论,更是诞生了一众祸国殃民的“人才”。今天要讲的就是其中“鼎鼎有名”的两人,北宋奸臣“蔡京”和“高俅”,那么,蔡京、高俅又到底做了些什么?在历史上,他们最后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

先说蔡京吧,蔡京这人其实是有真才实干的。最初是科举进士出身,屡任地方官和京官,后深得徽宗赵佶赏识,官至宰相。当政期间,曾大力推广社会救济制度,而其推行力度之大,堪为古代历史之罕见。又着力兴办教育,对宋朝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可惜的是,随着地位的提高,蔡京也更加贪婪。多领、骗领俸禄;又结党营私,用人唯亲;而他大力支持宋徽宗大兴“花石纲”,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他最后的结局也是十分凄惨:因受多人弹劾,被徽宗罢官,在钦宗上位后又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

宋人王明清的《挥麈后录》中记载道:“初,元长(蔡京字)之窜(发配)也,道中饮食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乃叹曰:“京失人心,一至于此。”意思说的是,在蔡京被流放的途中,被万众鄙视,甚至沦落到连食物也买不到的地步,以至于让他活活地被饿死了。而死后,他不仅被朝廷抄家,更是连子孙也接连被流放。

相较于蔡京,高俅的结局则要好得多。正如《水浒传》里说的那样,高俅最初是因为善于蹴鞠,被还是端王的赵佶所赏识。而在赵佶即位后,高俅也更加被其喜爱,擢为殿前都指挥使,后官至太尉。并且高俅也无太多实质劣迹,只是在任职期间,为己营私;后又为奉迎徽宗,忽视训练,导致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降低了军队战斗力。

而关于高俅的结局究竟怎样?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荡寇志》中,高俅被发配沧州,正巧被朱仝、雷横遇上,然后被斩头而死。”可《荡寇志》为后人虚构的小说,此高俅结局仅为演义版本,可信程度不高。另一种说法则是,根据《宋史》记载:“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宋史》作为官方记载,可信度还是很高的。高俅最终是病死于开封,寿终正寝,这也算是个善终。

蔡京、高俅二人最后都死在靖康元年(1126),虽说高俅最后不如蔡京那般凄惨,可却也落得个满目凄凉的境地。而同为一丘之貉的他们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举报 分享 2022-01-17 09:29:00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