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有多牛?三个经典预言字字应验,两座陵墓千年从没被盗过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的知名人士,这得益于他的独门绝技:预言。他最经典有三个预言,并且他所选的两大陵墓,一个为武则天所选,一个为自己的陵墓千年来从没有被盗过,被后人所称赞。

袁天罡是官二代出生,他的叔父袁守城一位著名的术士,袁天罡于是从小便跟随叔父袁守城学习术士,尤其擅于长于相面。

袁天罡赴入仕途后,担任洛阳任资管令。袁天纲初到洛阳时,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位才子也来请袁天罡看相。

袁天罡预言三人都会出人头地,但又都晚节不保。具体来说就是为官后都要遭贬谴,日后还要在此地相会合。

后来袁天罡的预言果然应验,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在这里相聚了。

袁天罡“预言”的成名之作就是对武则天的预言,当时他对小小年纪女扮男装的武则说了8个了:若为女子,必为天子。后一语成谶。

袁天罡“预言”的经典之作是通过夜观星宿,成功作出了这样的预言,还是8个字:帝传三代,武代李唐。

袁天罡的预言代表作是《推背图》。传说《推背图》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共同编写的。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

关于袁天罡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叫:天罡断龙脉。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在其“龙颈”处有明显被人工挖凿的痕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纲“断龙脉”时“锯”断的。因为唐太宗接到报告,称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气。袁天纲遂奉命测王气到了西南,在阆中见大小蟠龙山如两条蛟龙盘绕其后,凤凰山高举凤头,左右张开两翅,若揽若抱,形成龙凤之势,于是便命人将大小蟠龙山结合部砍断以破龙脉,以此确保阆中“方圆百里之内不出天子”。

相传,武则天晚年召集天下奇人为自己选陵,最后选来选去,还是选到了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两人。

两人接旨后,都开始遍寻天下名山,寻龙点穴。袁天罡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并埋下了一枚铜钱,而李淳风则经过了九九八十一天,也选中了一块宝地,插了一根发簪当记号。

但是很巧的是,两人找到的风水宝地恰恰是同一块地方,也就是如今的咸阳市乾县的梁山上,而且李淳风的簪子也正好插在袁天罡埋下的铜钱孔正中央。

最后,武则天就把自己和丈夫合葬到了这里——乾陵。

后来,盗墓贼虽然都对乾陵虎视眈眈,但一次都没有成功,唐末时的黄巢甚至出动了40万大军,而且用大炮去轰墓门,结果挖了一条40米的大沟,乾陵所在的山头都快被挖走一半,结果很失望,连墓门都没有挖到。后来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二这次乾陵又一次免遭厄运。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动用一个师的兵力挖掘可是连墓道口都没发现。乾陵就摆在那里,但千年来从没有被盗,也可以称之为奇迹。

再后来,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也各自为自己的选了墓地,更巧合的是两人的墓地都选在了长安县,并且相隔数百米左右。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经过一千多年,李淳风的墓早就被洗劫一空了,而袁天罡的墓仍然还好好地在那里,从没被盗过。

难道袁天罡的墓里面埋了暗器机关,盗贼进不去?

其实里面既没有机关也没有暗器,这主要是当时宋朝初期,一个军队驻扎的地方正好涵盖了袁天罡的墓,而李淳风墓地却不在范围之内,因为没人看守,他的墓就自然被盗了。

当然,也有人说袁天罡的墓并不长安县。

1980年,在西安的一个村子里,一个村民发现了一个大洞,他想用水把这个洞填满,但是怎么都填不满,然后他突然想起来,村里老人说袁天罡的墓可能埋在这个村子里。

这个村民特别好奇,然后就走到洞里想要看看。他跟他的兄弟一块进去的,进去后发现脚好像被粘住了,动不了,他们十分害怕,借着火光一看,原来脚底下的土地都被水浇成了泥地。

于是他们就继续走,结果他们拿的火把突然灭了,然后呼吸困难,好像有人在掐他们脖子,兄弟俩赶紧就跑出来,向村民诉说他们神奇的遭遇。

也有人说四川才有袁天罡墓,到底哪个是真的,目前还是个谜团。

举报 分享 2022-01-12 09:55:20

0个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