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不少忠义形象,不过演义小说和史书有很大的区别,会带有更浓厚的褒贬,同样一件事换个角度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大多数人眼中刘备是一个忠义的形象,匡扶汉室,礼贤下士,重情重义,心怀子民……电视剧里也都是这么演的,但其实他才是三国第一伪君子。
曹操身上有奸雄、枭雄的名头,虽然名为汉贼,但终生都未称帝。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名头,却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就跟着称帝了。
另外很多人觉得刘备重情重义,比如对关张情意那么深,对赵子龙那么看重,但其实也是有水分的。
关张是两员虎将,刘备有没有真感情不知道,关羽死后他忙着称帝,一年半以后才开始复仇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还有就是抛妻弃子,这真是刘备一大硬伤,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动不动就战败跑路,老婆孩子被曹操抓了一次,吕布抓了两次。
最可耻的是刘备摔孩子了,当着赵云的面摔孩子,这就是收买人心,同时也证明儿子在他眼中真的不如赵云重要,刘禅后来智商不够说不定就是摔的。
另外几大硬伤就是不断更换的阵营了,刘备前半生居无定所,投奔过很多人,曹操、袁绍、袁术、刘表、刘恢、公孙瓒、陶谦、吕布、卢植、朱隽等等。
大家应该还记得吕布被骂成三姓家奴,而刘备却很少有人说,第一是他不反噬主子,二是他懂得经营自己的名声。
还有就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最虚伪的就是白帝城托孤,要知道刘备临死前才把诸葛亮叫过去,“君可自取”看似是慷慨,其实是逼诸葛亮表态。
诸葛亮当时如果真的透露出自取的意思恐怕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了,刘备死后也还是在蜀中安插了一个李严掣肘诸葛亮,可见他没那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