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为什么被骂这么狠 原著粉无存在感时代正在远去
近日孟子义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回应,一篇微博否认了自己带资进组、强行加戏的传闻,其实孟子义挨骂的背后是《陈情令》这部剧的招黑。
《陈情令》改编自《魔道祖师》,看看动漫的人气就知道这个IP有多大能量,最初《陈情令》筹备的时候原著粉们还是喜闻乐见的,为什么就成了现在被黑的对象了呢?
自从网上曝光一份剧本这部《陈情令》就遭遇了原著粉们的质问,之后剧组火灾再加上路透曝光算是风波不断。
粉丝们甚至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始开始抵制,虽然制作方也有澄清,但回应也缺乏力度,粉丝们并不买账,甚至不少人预测此剧未播先凉。
《陈情令》未播先糊的背后,是原著粉们对尊重的渴求
众所周知《魔道祖师》是非常有人气的耽美小说,最明显的就是耽美,忘羡cp也是这个作品最大的看点,因此当传出电视剧有女主的时候才会招致如此大的反弹。
“耽美”目前也只能停留在小说作品中,搬上荧幕在当下是不可能的,因此忘羡cp不可能原封不动的搬上荧幕,这点其实大多数原著粉都能接受。
只不过已经有了《镇魂》珠玉在前,同样是双男主cp,《镇魂》是口碑与收视双丰收,而《陈情令》却是铺天盖地的骂声,区别就在于改编。
如果网上爆料的改编是真,那么这部《陈情令》则又是一部角色重名的电视剧而已,与原本宣传的尊重原著想去甚远,粉丝们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的确是一种伤害。
对于原著粉们来说改编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改编实在是深恶痛绝,而这种现象也不仅仅是出现在《陈情令》。
从《陈情令》开始说起,口碑逐渐崩塌的IP改编市场
与《陈情令》差不多遭遇的还有《全职高手》,同样是一部高人气小说改编而来,但因为主角杨洋与原著形象叶秋相去甚远,而让杨洋遭受了不少骂声。
《陈情令》改编更大,虽然选角很符合原著形象,但是剧情改动较大,而孟子义的粉丝基础比起杨洋就差远了,所以才有了仿佛全网黑的现状。
其实这几年来IP改编市场不但没有降温,反而有不断升温的迹象。不知从何时起,文学作品成了影视剧的淘金地,大IP接连被搬上荧幕,一方面是这个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却是口碑已经开始崩塌的现状。
如今IP改编作品依然火爆,只不过比起当初已经相去甚远。从《花千骨》收视破纪录,到《盗墓笔记》滑铁卢,再到《青云志》收视下跌。
IP改编作品体现了作品良莠不齐,要么是爆款要么就爆冷的趋势,总体而言现象级IP改编影视剧已经很少见了。
从喜大普奔到求放过,醒醒吧中国导演编剧们
今年多部大IP网络剧开播,《莽荒纪》没有引发关注,《斗破苍穹》、《武动乾坤》与预期相去甚远,而《陈情令》被传出未播先凉。放在几年前都不至于此。
IP不够大?演员流量不够高?还是投资宣传不到位?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就是,如今大IP+流量明星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并不是有IP就能受欢迎。
不过今年仍然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脱颖而出,口碑和收视俱佳,中国的影视工作者们是不是该醒醒了?
一部高人气作品被搬上荧幕,放在几年前是粉丝们的兴奋和期待,而如今某部作品被改编,粉丝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求放过”,是什么让原著粉们对此如此芥蒂甚至恐惧?
是一次次的所谓尊重原著溜粉,是片方有恃无恐的改编和再创造,让原著粉丝对如今的文学作品影视化失望至极。
制作方的底气何来?屁民存在感不会永远缺失
制作一方面看到小说作品的粉丝基础,依托IP保证自己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却对原著作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编,又伤害了原著粉丝的情感,这个矛盾比比皆是并且愈演愈烈。
IP市场不会因此而崩塌,如今投资商、广告商看重的是收视和点击,而这就是大家对IP作品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所以即便口碑奇差、即便收视滑铁卢,制作方依然有恃无恐。
长此以往,IP改编或许依然会热,但口碑已经开始崩塌,最终会逐渐丧失IP原有的优势,甚至成为黑粉的主要来源。
《陈情令》遭到原著粉的激烈抵制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原著粉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一方面粉丝们一边开喷作品不尊重原著,一方面又为作品贡献了收视率和话题度,而这才是作品不赔钱的保证。市场经济的今天口碑不算什么,能赚钱没人顾及“屁民”的感受。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观,网民已经觉醒,在日益强大的网民面前,“屁民”存在感已经非常强,无视网民最终会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