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简历 他的事迹令人敬佩
作为“基建狂魔”,中国的基础建设让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豪,今天历经十年打造的港珠澳跨海大桥全线通车,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在这所大桥,同时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林鸣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港珠澳大桥的全线通车,毫无疑问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时刻之一。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从前期筹备到建成,筑成这座伟大的桥,依靠每一个建设者的坚守,每一次与家人的分离,每一次团队的合作。
作为这样一项世纪工程的岛隧总工程师林鸣,在过去的10年里,把全部心血都投注在了这座桥上。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终于成为现实,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建设者们艰苦卓绝的探索,也是中国作为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实现的一次伟大的飞跃。
林鸣,1957年出生,江苏兴化人。中国交建总工程师,2005年起参与港珠澳大桥前期筹备工作,自2010年12月起,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率领数千建设大军奔赴珠江口伶仃洋,开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术高峰的创新之路。2018年4月,获得2018年“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10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只有体型的变化暴露了一切:他瘦了整整40斤。
2017年5月2日晚,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大家都准备庆功。偏差测量结果16公分,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偏差于水密工程而言算成功了。但林鸣不答应。
“如果不调整的话,会是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里,一个永远的偏差。”林鸣坚持返工重来,甚至“抓”回已预备搭飞机回家的外方工程师。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偏差从16公分降到了不到2.5毫米。
有记者问团队里的工程师,港珠澳项目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工程师回答,是林鸣总工程师。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林鸣对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实践积累的感悟尤甚。他认为,中国由桥梁弱国变为桥梁大国,进而成为世界桥梁强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中国工程界几代人努力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建设从内陆走向沿海,从江河走向海洋,每一座大桥都是一座技术积累的里程碑,是一座座大桥,一滴滴经验、教训之水汇集成了我国40年桥梁成就的浩瀚海洋。
站在淇澳岛上远眺如龙出海的港珠澳大桥,林鸣感慨万千。20年前,一场天文大潮摧毁了淇澳大桥主墩的30多根护筒桩。如今超强台风正面袭来,岛隧工程岿然不动。很显然,港珠澳大桥肯定是改革开放40年来桥梁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与沉管技术发达的美国、荷兰和日本相比,中国直到1993年才建成一条珠江隧道,用了20年时间。但是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勤于思考,不耻下问,敢于创新,用了7年时间把6.7公里的沉管隧道深埋海床20米以下,并且滴水不漏。
荷兰沉管隧道专家汉斯·德维特在见证了港珠澳大桥最后接头安装后说:“我的结论是,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超越了之前任何沉管隧道项目的技术极限。因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建设,中国从一个沉管隧道建设技术的相对弱国发展成为国际沉管隧道技术的领军国家之一。”
林鸣常说,这个时代的中国工程师是幸福的。中国交通发展到了一个可以选择的时代,可以选择一起跑,可以选择领跑,也可以跟着跑。经历了40年的曲折、探索、提升,现在中国的交通建设已经处于领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