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每年农历夏至后的第三天,即第一个秋天的第一天,每十天一个秋天,第三个秋天在立秋后的第一天。例如,今年的夏至日在2020年6月21日,这是第二天,6月26日,7月6日,7月16日,所以三伏天的第一天从7月16日开始。
十天后,也就是七月二十六日,就是二伏(也就是中伏)。
十天后(也就是八月五日),也就是三伏(也就是最后一伏),但今年的立秋适逢八月七日,所以还要过十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三伏(最后一伏),即8月15日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所以最后一伏为8月15日至8月24日。一般三伏天30天,今年三伏天40天。
三伏天周围有哪些风俗习惯?
三伏天的一些习俗主要是为了预防天气炎热引起的适应不良症状,如疲劳、乏力、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或者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各地环境气候不一样,饮食习惯也不一样。
比如三伏天,北方流行“正月包饺子,初三卷鸡蛋煎饼”,寓意祝福,祈求一个平安的夏天。南方的风俗不同,但相似。比如在上海,习俗是“两杯茶加馄饨头”,但很多地区还是倾向于喜欢滋补性、温性的食物来补充人体的阳气。
比如江西南昌喜欢三伏天吃鸡,徐州的“福阳一碗汤不用处方”,长沙的“福狗、福记、福记甲鱼”和杭州的“福记火腿、福记”等等。都有一定的含义,防止暑邪伤阳,或以夏治冬病为根本。
当然,广东最流行的膏方是三伏贴,就是用膏方贴在穴位上,或者艾灸、泡脚,来预防和治疗一些冬天容易发生的疾病。
在三伏天你应该如何保持健康?
为什么三伏天是养生的好时机?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体可以借助自然的阳气来补充人体的阳气,使身体的阳气达到最充实的状态。同时,对于一些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这个时候治疗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就是冬病夏治。就像冬天进补一样,冬天储备人体精气和津液,夏天充实人体的阳气。
但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的阳气最容易潜伏在体表的时候。人体的阳气很弱,所以很容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反而容易伤及身体的阳气,引起泄泻、呕吐、腹泻等。,甚至加重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